本书八卷,首一卷,光绪二十五年刻本,收入《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一辑,内含《吴中稿》10篇、《桂海稿》32篇、《岭南前稿》37篇、《畿辅稿》31篇、《岭南后稿》33篇,凡143篇,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民族、民生、地方治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全书真实地纪录了张树声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以及署理直隶总督兼理北洋大臣期间在
全书分为“折片档”(主要含奏折、奏片的各种原稿)、“电报档”(主要含各种电报原件、抄件)、“牍札档”(主要含各种公文、手札、电底)、“函单档”(主要含各种函稿、清单及杂件)四辑,共计约10万页。从档案内容而言,此次所辑档案较之已版者更为珍贵,具体可概述为七个方面:一是张之洞的重要奏折抄件和底稿、修改稿、编辑稿;二是张之
大门口的陌生人:1839—1861年中国南方的社会动乱(全新译本)
本书是清末两广总督张人骏的往来函电集,作者搜集整理出1522件张人骏与晚清军机处、外务部及大量名臣的往来信函、电稿,这些名人包括荣禄、张之洞、袁世凯、岑春煊、盛宣怀、锡良、端方、李经羲、张謇、张佩纶、张允言等等,函电内容多为军国大事,甚至包括南海、澳门、香港主权事宜。
吴晗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历史的镜子》是吴晗的一本历史文集,正文17篇,附录2篇,共计19篇。鉴于该版本没有进行分类编排,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整理、分类,以章节的形式重新编排出版。编辑过程中,为了便于读者更好地了解这本历史著作,除保留19篇外,再根据类别,酌情增添了一些文章
本书包含了革命历史文献研究、专题研究、史料钩沉、民国文献整理研究、馆藏介绍几个板块,收录了《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乡村试选——以边区基层档案为中心》《从招股印书到预约发售——浅谈中国近代出版史上一种特殊出版经营模式》等文章。
本书为《阳泉红色基因》丛书分册之一,讲述了1905年前后,从李培仁蹈海自尽,至”山西保晋矿物有限公司”成立期间,发于阳泉、波及全国、震惊海外的长达三年的山西保矿运动始末。书稿以张士林关于阳泉保矿运动的作品《石艾乙巳御英保矿纪文》为基本资料,辅以”保晋”档案等资料佐证,以期复盘历史真相,丰富相关研究视角。
《近代史资料》总145号共收录五篇近代原始资料和一篇史料考证文章,即《冰岭纪程》、《仪若日记》(上)、《张建勋庚子家书》、《民国十年旅甘日记》、《陆征祥致刘符诚手札》(上)及《<荣禄存札>辨误》。其中《仪若日记》为清末外务大臣邹嘉来光绪十三年以后亲笔手书日记,既涉及晚清政局也记录了京官日常生活与人际交往,于
晚明时期的中国已经置身于全球化的大潮之下,英国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等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大事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在对英贸易顺差的刺激下,鸦片引发了近代中国的叠变,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1840年以来,中国人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探索,在迷茫与徘徊中,进行了抗争、学习、融合、改革与改良。外部列强势力犬牙交错、内部政治斗争
晚清帝国风云系列,是关河五十州近代历史写作的重磅作品。本系列参阅了国内外丰富的史料,运用多重的观察视角,深入地理解当时历史现场各方的立场,和他们真实人性底色和认知逻辑,试图重新梳理近代史发展脉络,再现一个真实可感的晩清,解读历史的多样可能性。分为《鸦片战争》《湘军崛起》《火烧圆明园》三部。 晚清时期,长于守成的道光帝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