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怒语良苏话为研究对象,以现代语言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并兼顾传统语法的研究范式,在收集大量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对良苏话的语音、词汇、词类、短语、句子和语法结构及其特点等内容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共时描写与分析。书稿介绍了调查点的语言概况和良苏话的研究概况等,并提出了保护良苏人传统语言文化的建议。书稿是国家社科基金西部
本书系2018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蒙古勒津文库》丛书之一。地名是历史的精髓要素之一,虽是一个个简单的名称,却道尽了地与人、地与事、地与物的种种关系。中国地名体现了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融合、疆域政区的变化、传统文化等观念,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名大如省、自治区、市县名称,小到镇、村、街道、桥梁名称,还有大量的雅
本书是维吾尔语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的精读用书。同《维吾尔语听力》《维吾尔语阅读》《维吾尔语写作》等专业必修课一起,构成维吾尔语专业基础课程体系。本书是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维吾尔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编写的综合性教材。总计16课,每课由相同题材的两篇课文构成,总计32篇课文。主课文由课前练习、课文、词汇、注释、课堂练习和课后
本著作是有关汉藏翻译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专著,主要内容有:1.翻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翻译的定义、翻译的原则、翻译的种类、翻译的标准、翻译的过程、翻译的基本方法、翻译单位、翻译的难点、翻译中的各种关系、译者应具备的素质等。2.藏族翻译简史,包括藏族翻译的起源、吐蕃时期的藏文翻译、元明清时期的藏文翻译,民国时期的藏文翻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科尔沁土语词汇与地域文化研究”项目成果。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科尔沁部落和科尔沁名词的来历、科尔沁方言的形成、科尔沁方言研究;第二章主要研究科尔沁土语里的人称、地域名称、数词名称、颜色名称、植物名称、谚语、禁忌名称、蒙古语对联、农耕有关名称与科尔沁蒙古人的心理文化;第三章主要研究科尔沁土语的饮食名称、民族
本研究共分为八个章节,分别为词类与构词法、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配价分析法、生成语法和标点符号等八个章节。第一章从形态句法理论视角探讨了藏语词语的划分问题,并对不同的构词法进行了分析。词类和构词法是句法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这一章对后几章的内容奠定了基础。在现代语言学理论中,研究句法有两种方
本书是对少数民族濒危语言建档开发进行深入研究的成果。书中首先分析濒危语言与有声语档的基本概况,阐明濒危语言档案研究与学科建设的方向,回顾和总结近二十年来国内外濒危语言建档的研究现状及主要成果,提出少数民族濒危语言建档开发的思路和构想;接着思考少数民族濒危语言建档的理论与实践,介绍“三大工程”的现状与推进,论述少数民族濒
本书从语言接触角度对满语词汇比较系统全面进行了研究。满语借词来源主要有三个:蒙古语借词,汉语借词,藏语借词。蒙古语借词数量巨大,汉语借词次之,藏语借词占少数。蒙古语借词涵盖了语言的各个层面,由来已久;汉语借词主要反映近代农耕文化的各个方面。蒙古语借词、汉语借词借入满语以后都要经受满语语音系统的调适,除此以外,对满语中没
本著作运用语音实验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目标语言的元音与格局进行较全面、系统的定量和定性分析,目前国内外无人专擅,尚属首次。本著作提出的语言声学实验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获得的客观的实验数据、得出的可重复性结论,对深化满语语音学乃至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实验研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对于我国民族语言实验语言学学科体系建设和民族语言学学
本书包括傣雅语语音系统、以傣雅地区风土杂谈、民间故事等为内容的长篇语料(逐字注音、逐词直译、逐句释义),以及傣雅语、汉语对照的例解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