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口传经典与史事研究》是一本研究苗族古籍与苗族文化的专著,书中对苗族古籍中的物、地名等进行考释,对古籍的叙事方式等进行研究,进而揭示了古籍中所蕴含的伦理思想、哲学思想等,是一本集文献梳理、古经释义、文化研究于一体的研究专著。本书无相关政治意识形态问题。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民族研究所为了保护、传承和利用好雅砻江流域民族传统文化编写了此书。该书稿主要包含雅砻江流域在凉山州境内的情况概述,该地区彝族的家支文化、丧葬习俗、习惯法、传统山歌、酒文化、传统技艺等文化,藏医在该地的发展,雅砻江流域的优美风光、历史及发展等内容。该书稿的出版,将向读者多角度展示地处藏彝走廊雅砻江流域
《百部藏汉文学名著互译丛书》为“十四五”时期国家民文出版项目库项目、国家民文出版项目库项目。本套丛书将青藏高原文明置于中华文明的大家庭中,以文学为切入口,从发展的视角选取藏汉两种文献中拥有影响力的文学名著互译。从藏汉文学经典中各精选50种,共计100种。主要以其流传的广度和在各领域的代表性以及藏汉翻译时的可操作性为基准
该书稿内容为《藏族文化发展史》第四编·社会主义藏族新文化藏译版。全书共分5章,分别为:社会主义藏族新文化的初萌时期,社会主义藏族新文化的挫折,社会主义藏族新文化的发展,文化风俗与名胜,社会主义藏族新文化的发展任务和前景。文中充分表述了社会主义藏族新文化的内涵以及特点。其具体特点为哲学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化,生产资料和生
本书从政治人类学视角出发,采用民族志的叙事方法,聚焦社会结构与文化变迁,对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一带的独龙族进行研究。借用社会学理论中的稀缺与结构概念,对解决稀缺的能力与社会结构变迁程度和速度的关系进行探讨,以分析独龙族自20世纪中期以来社会结构急剧变化的原因、动力及结果,丰富人口较少民族研究的个案
本书介绍了云南拉祜族名称的由来、关于云南拉祜族起源的各种说法,追溯了从远古开始,直到近现代时期云南拉祜族的发展变化,勾勒出了云南拉祜族发展情况。本书具体内容详尽描绘了拉祜族概况综述、历史沿革、重大历史事件、地方特色文化、自然或人文景观、现代风貌及发展等方面。
本书以南京国民政府县政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和治理效果为研究主线和问题意识,将县政府、县党部、县参议会之现代地方政权结构与县域社会阶层、社会背景网络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系统探讨了县政的权力结构、制度运作、社会管理与控制、县域公务员群体、相关利益群体、社会背景等历史实况;突破了传统单纯以县行政制度为主的县政研究体系和框架,将制
本书是水书中的重要卷本,其内容涉及水族古代天文历法、习俗运用等,具有重要的文献版本价值和研究价值。译注者为三都水族自治县水书研究院的韦仕钊,其长期从事水书的研究和翻译工作。
匈奴从何而来?如何崛起?缘何兴盛?又因何衰亡? 在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当中,对于草原文明的关注度始终偏低。被忽略的草原文明,有其独特的文化基因和历史属性。实际上,数百年间纵横草原的游牧生活,塑造了他们独特的文化基因和历史属性,凶悍,顽强,尚武而铁血。作为草原文明的缔造者与开拓者,匈奴于商周之际慢慢崛起,至秦汉时达到鼎盛,在
哈尼梯田农业是中国农业文明的典范,它是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包括了自然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等。本书从生态学的角度去研究、分析和诠释哈尼梯田的生态系统,论述了哈尼梯田上千年的耕种历史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农耕文明智慧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实践原则,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学术价值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