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斯特拉霍夫是对19世纪俄国文学影响深远的思想家、政论家。他对普希金、屠格涅夫、赫尔岑、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等人的解读很大影响了后世对这些经典作家的评价。他的《关于普希金的札记及其他诗人》《赫尔岑的文学活动》、关于《罪与罚》、关于《战争与和平》的批评四部曲,对普希金创作中的别尔金传统、赫尔岑对西方的绝望以及对俄罗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区域国别研究书目 依据地理位置,太平洋岛国与地区大体可分为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三个文化带。由于该区域长期受到英美法德等国的占领和奴役,因此,不仅社会经济发展落后,而且文化传统各异,发展程度也很不平衡。该成果既从宏观上研究20世纪70年代以来太平洋岛国与地区多元文
本卷主要研究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西兰文学发展的总体特点和代表性作品的审美价值。首先从宏观角度出发,探讨新西兰社会从二元文化向多元文化迈进过程中所呈现的独特性和多样性;继而从中观层面入手,论述文学图书生产及小说、诗歌、戏剧这三大文类取得的重要成就;最后,本卷重心落在微观层面——选取19位各具特色的代表性作家及其作品,采
在中国这个泱泱农业大国中,广大知识分子与乡村、农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对乡土、大地有着深广的感情。本书通过对大量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分析、研究,探寻知识分子对土地、农民的文化感情及其精神联系,揭示了作家与乡村、农民之间的文化关系及其文学表达方式。论述因为融入了作者自我体验和感情而特具足以称为“风格标记”的抒情性,是此
本书是文学研究中最见功力的作家论,以郁达夫、老舍、吴组缃、张天翼、沈从文、路翎、骆宾基、端木蕻良、萧红、张爱玲十人为主,论析了现代文学史上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作者通过敏锐的感受和独特的诠释,深入到作家精神世界,再去对作品进行社会定性和艺术判断,从而她的每一个“作家论”便摒弃了主题先行,而最大可能地贴近每一个作家;对人的
本书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描述都市北京的文学作品作为一种泛乡土文学,探讨文学中的北京的城市文化性格,再经由这城市的文化性格探索其居住者、描绘者与这城市之间的多种精神联系及联系的方式,从一个侧面读解北京文化。作者将思想史研究、社会学批判及文本分析融为一体,通过敏锐的感受和独特的诠释,深入作家作品的精神世界,考察北京这城与人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区域国别研究书目 本卷主要从多元文化主义面临的问题出发,站在人类文明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角度,采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论述多元文化主义缘起与传播的历史语境和演变规律、大洋洲多元文化格局和互动关系的总体特征,揭示大洋洲多元文化生成机制的历史动因。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新西兰及南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