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生态系统诊断与修复
本书针对近年来城市点源污染逐步得到有效控制,而面源污染引起的河网水环境承载力超载日益成为制约城市河网水质进一步提升的瓶颈问题,基于大量野外现场监测和模型构建,详细分析复杂雨洪条件下滨湖城市面源污染源解析技术,阐明城市河网水质对面源污染的响应特征;研发滨湖城市河网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城市面源污染削减目标分配技术,核算复杂雨
本书围绕污染物生物转化和化学转化中的界面电子转移过程,全面介绍了相应的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方法,阐明了微生物电子传递链终端氧化还原酶与电子受体间、化学催化剂与污染物分子间的界面反应机制,探讨了胞外电子传递途径的调控以及催化剂结构和表面特性的优化策略,为提高生物/化学转化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提供了重要依据。
《水污染控制(第二版)》包括八个项目内容,废水处理分析、预处理、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生化处理法、污泥处理、物理化学处理法、污水处理厂设计与运行管理,内容涵盖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水污染控制(第二版)》可作为高职高专环境工程技术、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给排水工程技术、市政排水工程技术等专业的学
作为流域精准治污体系中更为微观和细致的尺度,《城市河流片区精准治污决策研究》在承接《流域精准治污决策技术体系及应用研究》一书对流域系统研究的基础上,以城市河流片区为整体,以系统的水质效应评估导向为特色,研究与分析生成精准决策所必需的城市河流片区基础信息、片区与水体尺度响应关系的模拟等基本要素;通过对响应关系的研究完成重
经过30余年的持续治理,我国的河湖水质明显提升,但成效并不稳定,进一步的治理将更为艰巨。2019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精准治污的总体要求,此后在生态环境部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更进一步提出要“推进精准、科学、依法、系统治污”。因此构建流域精准治理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关于沱江流域水污染治理中的利益冲突与协调机制研究;下篇是关于沱江流域内江段水污染治理实证研究,是从个案出发梳理、总结自沱江流域内江段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以来,水污染治理中的经验与问题以及持续治理的对策建议。
青草沙水库、陈行水库、金泽水库是上海市三大饮用水水源地,供应上海超过1300万市民的饮水。本书记述了上海市三大饮用水水源地常见藻类植物8门12纲26目49科136属,其中蓝藻门19属、绿藻门54属、硅藻门44属、隐藻门3属、金藻门4属、黄藻门2属、甲藻门5属、裸藻门5属。全书对所列种属的形态、分布进行了描述,并附有光学
《饮水知源:饮用水的“黑科技”》围绕“常见水质问题”和“饮用水关键技术”两部分内容,通过丰富的图示与案例为广大读者普及饮用水安全方面的基本知识并进行专业解读。通过问答的方式,解析“黄水”“两虫”等常见水质问题的形成原因,并介绍供水行业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同时,展示“水源生态修复”“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等7项关键技术在实
本专著以多学科综合交叉研究为手段,采用理论研究、建模仿真与工程应用验证相结合的技术路线,运用水文学、水资源、运筹学、系统科学、环境与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与方法,同时借鉴和发展复杂性科学理论在其他领域中的研究成果,以生态修复与保护背景下湖泊生态水网调度为主线,全方位揭示了生态友好环境下湖泊水网系统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