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传统美术与西部美术研究中心阶段性成果,主要包括2019年至2022年终南学术论坛的艺术研究成果汇编。终南山脉自古就是中西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互渗的见证。周、秦、汉、隋、唐五个大一统朝代在终南山下营造京城,其文明成果不仅影响了西方,也影响了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列国,进而
《大同市志(1986—1992)》由中共大同市委党史研究室(大同市地方志研究室)组织编纂,主编李吉。全书近100万字,较全面地记述了1986年至1992年大同市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科技、人物、社会诸方面的发展情况,并配有彩色插图,全书依托大同市各相关机构提供的历史数据和档案资料,重点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大同市各
《品读石家庄》是一本读解城市文化的书,全书以读城、品人、说事为叙事主线,讲述了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城市的由来及治所的演变,城市发展脉络、代表符号及其经济血脉,介绍了石家庄居民的构成,剖析了原住民及移民融合形成的文化个性与气质特点,讲述了慷慨悲歌的古中山国、千古之美的正定古城、闻名中外的赵州桥和柏林寺、革命圣地西柏坡等承
是一本关于黄河文化的大学生通俗读本,是山东省教育厅重大教改项目。全书系统梳理了黄河流域的文明渊源,论述了中国人民科学治水、防患兴利的治黄智慧,以及如何继承发扬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全书分为引论、上编和下编三部分。引论部分对黄河和黄河文化的基本概念进行了介绍。上编按照专题介绍了黄河文化的历史脉络、思想学说、特色文
黄河流域孕育了中华文明,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人口活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在国家发展大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本书基于“黄河流域人地系统科学考察”,对黄河流域的生态本底数据、农业农村本底数据、社会经济本底数据、黄河文化本底数据进行了系统把握和全面梳理;围绕八个主题和四大问题展开论述
本书试图根据先秦典籍中的资料和考古出土文物,对先秦中山国的历史,进行初步的探讨。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扼要介绍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与目的、历史与现状、主要内容与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为正文,将传世文献的记载与出土的古文字资料、考古实物结合起来,对先秦中山的族属与姓氏、兴起与衰亡、政治与经济、生产与生活、文化认同等诸
《旅顺要塞》以大连地方历史中旅顺的故事为切入点,阐述旅顺作为近代要塞地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和要塞城市的发展历程。其内容是将要塞设施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着重介绍要塞功能,区别于以往将战争过程作为重点的描写。本书最大的亮点是使用了很多一手的图片、地图资料,图文并茂,加上作者的实地考察,使得本书不但有极强的史料性和实用性
本书融合出版物,通过纸质书与多媒体视频相融合的形式,理论探讨与艺术本体研究相结合,静态展示与动态记录相辅助的方式,以约35万字、近1000幅图片、40个视频,分三卷全方面诠释燕赵大地的人文历史、文化底蕴、文化遗产。以聚焦河北发展大局,围绕“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为宣传主题,以促进河北文旅融合为目标,打造“行走”文
为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发扬红色传统,辽宁省文化交流协会和辽宁省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共同组织编写了《辽宁红色文化巡礼》一书。本书由数十篇以“辽宁红色文化”为主题的优秀文章汇集而成,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收录辽宁境内红色文化场所、红色历史事件、英雄模范人物事迹简介和部分红色文化研究
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北京方志提要》《北京文史资料》和《河北历代地方志总目》的不完全统计,其中录了北京市及所属各县现存志书40种,计200册。天津市及所属各县现存志书15种,计63册。河北历代所修各类志书是全国志书最多的省份之一,本书所收河北现存省志5种,市县志书482种,计2552册。所以,京津冀旧志分北京、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