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互动中的文学对话(套装上下册)》站在当代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的前沿,从多元文化互动与对话的角度切入,对比较文学的理论建设与分支研究——总体文学与比较文学的方法论、比较诗学与前沿理论、流散写作与海外华裔文学、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中外文学关系的跨文化审视以及文学与宗教、文学与人类学的跨学科研究,都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
《中国比较文学年览(2008)》初稿收齐后,由王向远对全书各部分加以统一修改润色、整理编排,并最终定稿。由于本书是我们尝试编纂的第一部年鉴,经验有所不足,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我们决定先将此卷交付出版,以便倾听专家与读者的意见,在不断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再接再厉,将其余各卷年鉴编得更好,以不辜负为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与学术进
绪论、散文、小说、诗歌、影视文学、参考文献、附录、后记。
《文衡(2009卷)》由上海大学中文系主编。“文衡”之“文”,首先自然是“中文”的文。“文”又是“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和比较文学)的文,又是“语言文字”的文,涵盖了中文系内的全部学科,是我们中文系全体教师、乃至于学生的学术园地。而这个“文”字,又不是“文化”之文,标示出上海大学中文系近年所定下
一方面是因为自己从事的“影视剧本创作”、“动画剧本创作”和“影视导演”这三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已有七年之久。在这七年中接触的学生和他们的创作,时至今日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了。从这些作品中我看到的最多的是对影视和动画的热情、缺的最多的却是经验。另一方面,在登上大学讲堂之前,在影视一线自己奋战了十年,在这十年里曾被很多专业上的困难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组稿、审稿和编辑加工,《文学理论前沿》第七辑马上就要与专业文学理论工作者和广大读者见面了。我像以往一样在此重申,本丛刊作为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的会刊,由学会委托清华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负责编辑,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由于目前国际文学理论学会尚无一家学术刊物,而且该学会秘书处又设在中国清华大学(王宁任
《话语的修辞、变异及重构》主要分析了在“新时期”之初(1977-1984年)文学话语的转型与重构问题,探讨话语关系及话语格局的变异和重建。本书主要论述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和启蒙话语的不同历史述立场,探讨意识形态话语所确定的话语“规范”和“边界”问题,分
《比较文学概论(第2版)》共分5个章节,主要对比较文学概论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能、比较文学的历史和现状、比较文学的基本类型和研究方法、文学范围内比较研究的若干领域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