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时期以来,中国文艺美学思想才开始走出误区。特别是全方位改革开放时代的到来,随着文艺审美创作的繁荣,中外文化交流的迅速展开,以文艺审美创作活动为理论核心的中国文艺美学才获得新的发展,大量的当代西方美学思潮、美学观念和方法才得以介绍和引进。同时,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对西方美学的一般了解,已经意识到西方美学的困囿和局限,从
《叙事丛刊(第3辑)》是第三次全国叙事学研讨会的主要成果。秉承前两本图书的风格,本书在叙事学及与其有交叉影响的更多领域里的进行了研究与探索。就其内容而言,全书分为空间叙事、中国叙事传统、理论探讨、文本解析、对话等部分,一方面介绍了国外研究的新成果,另一方面对国内叙事学的纵深开拓性研究进行了总结,分别从不同角度显示了叙事
本书作为德国许多大学的比较文学专业“教科书”之一,已被译成多种语言。作者胡戈·狄泽林克精通多种语言,用德语写成本书,但是书中的大量引文均为原文,涉及英语、法语等多种语言。本次出版的中文版是该书首次被译成中文,由作者本人的学生、德国教授学位获得者、北师大教授方维规翻译。
本书立足于当代文艺研究,从纵向和横向上拓展了研究对象的本质,阐释了文艺的入文精神、时代精神、历史精神、科学精神、民族精神和美学精神。这些研究成果反映了作者对一些重要的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问题的渐进和跟踪式思考,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文学理论,顾名思义,就是关于文学的理论研究。它是从宏观的、理论的角度研究文学。它同微观地、具体地研究作家作品的文学批评以及纵向地、历史地研究文学发展演变规律的文学史,共同组成文艺学(也称文学)。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三门学科都属于社会科学范畴,这三门学科都是研究文学现象,但在研究对象、研究角度和研究任务等方面各有侧
主编积30年之功,立足马克思的人论生产论,考察人类艺术发展及其理论概括后,破两千年根基的唯物认识论文艺观,首创以艺象为核心范畴的文艺学新体系。指出艺术是人克服与环境矛盾的心里平衡器,是人类独创独享的第二生活空间。艺象由物素、心素、形素构成,三者比重不同而有再现、表意形巧三大类型,有写实主义、浪漫主义、形式主义三大创作方
本书从系统、整合研究的角度出发,在大量阅读第一手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文本细读法、个案研究法、微观分析法以及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批评理论和思想进行比较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和阐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本书主要是围绕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批评理论体系来结构全篇的。全书共分为八章。第一章概述了哈罗德
《多元文化互动中的文学对话(套装上下册)》站在当代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的前沿,从多元文化互动与对话的角度切入,对比较文学的理论建设与分支研究——总体文学与比较文学的方法论、比较诗学与前沿理论、流散写作与海外华裔文学、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中外文学关系的跨文化审视以及文学与宗教、文学与人类学的跨学科研究,都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
《中国比较文学年览(2008)》初稿收齐后,由王向远对全书各部分加以统一修改润色、整理编排,并最终定稿。由于本书是我们尝试编纂的第一部年鉴,经验有所不足,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我们决定先将此卷交付出版,以便倾听专家与读者的意见,在不断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再接再厉,将其余各卷年鉴编得更好,以不辜负为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与学术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