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集成》由清代陈复正编撰,刊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全书共6卷。卷一论述儿科中关于指纹、脉法及保产、调护、变蒸等内容;卷二-四为儿科主要疾病及杂证、疮疡的辨证施治;卷五-六介绍经陈氏增删的《万氏痘麻》歌赋170余首,附方130余首。
《儿科醒》系清代医家芝屿樵客所撰,其姓名不详,据书中内容线索,当为清代中期在江南扬州一带行医的医家,尤擅儿科。受业于华阳山人,承师意撰《儿科醒》十二卷,成书年代不详。华阳山人为之作序,赐福题金缕曲。书名之意在于告诫习幼医者应扼儿科之要领,常醒而不惑。本次整理,以清嘉庆18年(1813)刻本(卷一至卷九)和清嘉庆甘棠博爱
近代大家章太炎先生曾言: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学者欲求前人之经验心得,读医案最有线索可寻,循此钻研,事半功倍。与西医学相比较,经验及思维在中医临床实践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医案作为临床经验及思维的文字表达方式,也就成了中医学独有的著作、传承形式,备受古今医家推崇。本书主要内容是从作者所治疗的众多验案中精选的近百例儿科医
中医儿科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体系为指导,中国传统的中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为手段,研究自胎儿至青少年这一时期小儿的生长发育、生理病理、喂养保健,以及各类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医学科学。有鉴于我国历代中医儿科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我们编纂《中医儿科文献珍本汇刊》,分上、中、下三辑,对相关文献进行搜集和整理,下辑收录清许豫和撰《
中医儿科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体系为指导,中国传统的中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为手段,研究自胎儿至青少年这一时期小儿的生长发育、生理病理、喂养保健,以及各类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医学科学。有鉴于我国历代中医儿科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我们编纂《中医儿科文献珍本汇刊》,分上、中、下三辑,对相关文献进行搜集和整理,中辑收录日本宽政九年
中医儿科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体系为指导,中国传统的中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为手段,研究自胎儿至青少年这一时期小儿的生长发育、生理病理、喂养保健,以及各类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医学科学。有鉴于我国历代中医儿科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我们编纂《中医儿科文献珍本汇刊》,分上、中、下三辑,对相关文献进行搜集和整理,上辑收录宋刘昉《幼幼
实用中医儿童保健辑要
熊磊治小儿病极具特色,临证40载余,是难得的理论功底扎实、临床经验过硬的老专家,临证善于经方化裁,疗效突出,在全国都享有盛誉。本书为其40余年治疗小儿病的经验总结。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论述自然法治自然身、治咳三期九法等学术思想,临证习用药对60余条,以及特色方剂化裁40余首;下篇精选医案121则,涉及肺系疾病、心肝
本书为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之一。本书分别从医家介绍、学术观点、临床特色、病案精选四方面对12位名老中医临床经验进行整理和分析。医家简介部分重点介绍医家基本信息和主要成就,从传统的客观化、数据化的角度综合简要地介绍医家情况。学术观点部分力求全方位的展现医家独特的学术观点,及其学术观点形成的渊源及延展。或分条论述
本书为对清代医家芝屿樵客诊治儿科疾病主要经验总结的整理、校勘和注释,共十二卷,分为校注和初刻本影印两部分。全书将儿科疾病分为总论、诊治法论、表论、里论、寒论、热论、虚论、实论、辨惊风之误论、不可饿论、治痘论、治疹论,系统阐述历代医家治疗儿科疾病的理念、原则和遣方用药的方法,以及华阳山人、芝屿樵客师徒二人的中医儿科疾病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