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的思想和创作,是人类优秀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在跨文化的语境中梳理、探讨泰戈尔影响20世纪中国文学的各个方面:泰戈尔影响中国文学的途径,影响的范围与程度,影响过程中冲突与融合的文化景观,影响的特征,中国作家对泰戈尔的个性化接受等。从文学的“影响—接受”关系入手,透视中国和印度两种古老文明在现代社会的相遇、碰
二十一世纪以来,茅盾研究在持续推进,每年都有数百篇相关学术论文发表。茅盾的作品呈现出“社会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交错、混杂的景观,依然存在巨大的阐释空间。特别是茅盾作品中所表现的现实主义品格,恰恰是当下文坛所缺乏的。他在小说中对历史事件和社会生活的真实再现、对复杂人性的深刻揭示,都是留给中国文学的宝贵遗产。站在新世纪
本書利用敦煌、吐魯番、木鹿城等絲綢之路重鎮出土的梵漢寫卷,從故事、詩詞、典故、變文、壁畫等資料中,爬梳出隱含於內的中印文學與文化的元素,尤其是多語種民間故事跨時空的不同形態及其跨文化的流變軌跡;將中古絲路的中印文學交流以及多元文化相遇的活動,放到橫跨亞歐大陸的廣闊背景和長時段中去考察,全面揭示相關民間故事的文本及其圖像
《钱锺书与现代西学》以钱锺书学术思想与西方理论的深层对话为核心,通过阐释学、解构主义、形式批评、比较文学、心理学、新历史主义六大维度,系统剖析了钱锺书如何在中西文化交汇处构建独特的话语空间。全书以《管锥编》《谈艺录》等经典著作为基础,揭示钱锺书突破学科藩篱、融通古今的学术路径:他既以中国传统诗话的擘肌分理为根基,又借镜
在以空前速度实现国家富强的近代中国,中国少年新青年等就成为用来描绘崭新中国时不可或缺的口号。中华民国以来,描写青年成长的教养小说变得盛行起来。但潜意识里,这些少年青年往往指的是男性。少女们有时会被鼓励成长为可用之材;有时又会被要求回归家庭,成为后方的某种支援力量。可以说,女性是长时间以来被文化政治遮蔽的群体。 在近代女
本书收录了严家炎先生在学术会议、高校等场合所作的讲演,主题包括关于中国现代文学“起点”问题,“五四”新文化,丁玲、鲁迅、金庸等作家及作品。这些讲演实录,展现了严家炎先生的人格力量,也折射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时代进程。
惟学书院是浙江大学文学院实现两尖两体两翼发展的本科教育格局和三古三新三足鼎立的学科格局的创新举措。它立足中国语言文学基础学科,培养引领性人才和冷门绝学人才。抓住核心,以核心队伍、核心课程、核心教材建设,完善培养体系;推进学术,,开展惟学讲座,举办惟学沙龙;加强协同,注重大师引领、学科交叉,推进本校的校院协同,外校的学术
本书对生态批评及其理论进行研究。生态批评自1978年正式诞生以来,历经四十多年发展历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学批评,先后采用多种理论作为分析工具。本书全面系统地研究生态批评涉及的重要理论问题及其中国化进程,探讨环境人文学的各个分支及其与生态批评的关系。在反思国际生态批评总体问题的基础上倡导健康的生态批评,即以广泛的生态文化
本书汇集了中国海洋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和国内其他高校、研究院所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部分成果,设“专题研究”“综合研究”“学术史研究”“学人述评”等版块,收录专题论文20余篇。部分版块有名家特约稿,相关研究论述具有权威性和重要学术价值。“综合研究”栏目中的“文本与图像研究”“医疗文学研究”等处于学术前沿,具有鲜明的创
本书稿由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组织编写,共收录了二十余篇国内多位著名学者对当代青年作家的文学创作进行的研究,既有作家作品研究,也有文学现场剖析分析,比如张悦然、双雪涛、班宇等,这些文章反映了当代文坛青年作家的概貌和学者对这一群体的学术思考。按照收录的论文所涉及的主题,全书大致可分“现代诗坛”“文学史透视”“文学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