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强调了在气候变化条件下水资源管理与调控应对方法的概念基础及实践价值。根据对欧洲、亚洲、非洲及澳洲地区推行的政策及措施的广泛对比分析,它比较侧重于管理机制应对洪涝和干旱两种极端天气事件的能力。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环境系统研究所(USF)的ClaudiaPahl-Wostl教授评价:“PatrickHuntjens的工
本书探讨了水文学和水资源测绘的基本原理、方法,以及遥感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关键作用。阐述了水文水资源测绘与遥感技术应用的潜在价值,强调了如何将遥感数据与水文水资源测绘相结合,以提高水资源管理的效率和精确度。同时也介绍了创新的遥感技术在水资源测绘中的应用方法,包括监测河流湖泊、地下水位、水质等方面。
本书以“水文情势变化-两湖水资源利用安全影响-综合调控”逻辑链条为技术路线,围绕两湖水资源利用对长江干流水位变动的响应机理和调控模式,分析了长江—洞庭湖、鄱阳湖水沙变化特征与机理,研究了两湖水资源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剖析了江湖关系变化对灌溉及城乡供水的影响,提出了适应江湖关系变化的两湖水资源综合调控方案,为保障洞庭湖
本书首先回顾了我国污水资源化、再生水利用配置等政策发展历程和趋势,明晰了再生水利用原则、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和利用水平等政策要求演变过程,同时梳理分析了国外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经验做法。其次全面总结了我国再生水生产利用现状和生产工艺现状,针对不同利用领域的再生水水质进行对标分析,分析了再生水利用配置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之间的
本书是由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水事研究中心编撰的湖北水资源年度报告,聚焦湖北省水资源发展、立法保护,收录了由湖北水事研究中心科研人员和相关合作单位工作人员完成的部分成果,从研究机构的视角记录,审视,剖析湖北水资源保护的现状、问题,并提出富有操作性的建议,主要栏目有总报告、特别关注、深度分析、问题
本书是由黑龙江省河湖长制办公室主管,黑龙江省水利厅河湖长制工作处、黑龙江省河湖长制保障中心、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共同编写的专业年鉴,集中反映了2023年黑龙江省河湖管理与保护过程中的重要事件、重要成果、重要数据。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来,黑龙江河湖面貌一新,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本书通过自然概况、综述、重要活动、政策文件、
实施水资源调查评价,是重大资源环境和国情国力调查评价的一项重要任务。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根据新时期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需要,水利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林业
本书是“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河湖水系连通与水安全保障关键技术(2018YFC0407200)”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主要以我国典型区域河湖水系为例,揭示了典型区域河湖水系连通格局形成机理及其演变规律,创建了河湖水系连通的“评价-治理-集成”一体化水安全保障技术,提出了河湖水系连通水安全保障能力评价技术导则,建立
本书综合运用水科学和经济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涉猎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水资源高效率配置的基本规律。我国自1987年在黄河流域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实行分水及之后探索水权改革以来,经过30多年的试验,取得很大成就,但带有深厚的北方特色,对南方流域的政策需求反映不足,特别是当下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的制
水是大自然与地球的驱动力,更是全球国际关系风云变化中隐秘而关键的因素。在逆全球化与极端气候加剧的大背景下,全球水治理面临更为激烈的冲击。水已超出自然与技术属性开始深刻作用于国家间关系。因此,当前不仅需要对新形势下全球水治理中的大国路径、地区模式和人文因素进行跨学科的阐释与分析,更需要对全球水危机热点地区的新动向与新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