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思想访谈与随笔集,从2006年寻踪法国理论的记叙《我的巴黎行》,到2013年的当下对社会与技术的一系列思考,时间跨度正好是21世纪的这二十多年,在内容层面,这部集子综合呈现了作者在理论与现实之间所进行的探索,它由六个部分构成:身体与爱欲;知识与经验;社会与技术;法国理论;艺术批评;思想随笔。这部集子既饱含着理论
本书作者是一位日裔美籍学者,面对亚裔古典音乐家在西方世界日益增加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她从自身古典音乐训练的经历、自己的亚裔身份出发,展开了这项把“自己作为方法”的民族志研究。本书以70多位亚裔音乐家的访谈为基础,探讨了古典音乐在亚洲传播的历史、文化及其艺术形式的本质,并考察了亚洲(裔)音乐家在白人主导的古典音乐世界中所扮
《四川哲学社会科学年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客观、真实、准确的原则,注重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文字和图表相结合、事实和数据相结合,记录和反映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情况,为全省社科界和社科工作者提供数据信息,为各界人士了解和研究四川哲学社会科学提供基础资料,为在新的历史起点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2017年5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4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祝贺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40周年贺信精神,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政治任务。围绕这一重要任务,中国社科学院党组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集中精力、持续发力
中国乃无独立之科学,亦无独立之哲学,一切知识贵能会通和合,乃始成其为学问,但近代以来,受全盘西化之风影响,学者追求以分门分科之法治中国传统学问,务求西化,再不求融通体会。 钱穆认为这种专家之学与中国传统通人通儒之学大相违异,近人必以西方史学来治中国史,则恐终难理解矣。 先生忧心斯文坠地,先著《中国学术通义》,就经史子集
《新建设》杂志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由在京知识界人士创办、得到党中央大力支持并在当时国内思想文化领域产生重要影响的一份学术性刊物。本选题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具体历史语境出发,着重将其置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在思想文化领域核心任务的具体坐标系中,系统考察了其渊源和创刊、学术转向、办刊定位,详细分析了杂志的作者群与读者群构成情况及所刊
本书作者瑞文·康奈尔称其为“北方理论”,而基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如南半球)的经验的社会知识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此背景下,本书重新整理并阐释了澳大利亚、非洲、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伊朗、二战后的拉丁美洲和20世纪70年代的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理论,试图以“南方理论”一词,唤起人们对知识领域中的边缘中心关系的关注,囊括世
中国和德国将于2022年迎来建交五十周年纪念。为了对此双边关系重要里程碑贡献学界力量,西北工业大学德国学研究中心拟策划出版一本名为《友谊之路--我们亲历中德关系50年》的文集,邀请中德之间在过去50年中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各界知名代表以自由撰稿的方式分享与德国(中国)互动的历史回忆、亲历故事和心路历程。图书的主要语言为中文
本选题针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评价领域存在的评价理论基础不强、评价话语权较弱、评价标准体系不够全面等系列问题,基于认识论、价值论、评价论和系统论等基础理论,结合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的评价实践,总结提炼并构建了以吸引力(A)、管理力(M)和影响力(I)为核心环节,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的评价理论体系。在AMI综合评价理论构建的
本文集将出版邓正来先生生前撰写的有关法学、政治学方面的学术著作、评论性著作及学术随笔。包括以下几种:1.《研究与反思关于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的思考》2.《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3.《规则秩序无知哈耶克理论研究》4.《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建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时代的论纲》5.《谁之全球化?何种法哲学?开放性全球化观与中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