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关于古代考古文明的论文集。其中包括:《裴李岗文化墓葬随葬品研究》、《彩陶“西阴纹”细说》、《“海生不浪类型”文化过程论》、《大甸子墓地陶器上的“特殊彩绘”》、《西周时期晋国墓葬所见性别差异初探》、《从邓家湾与肖家屋脊发现图像文字说起》、《商周时期合葬墓的考察》、《北京昌平张营遗址出土青铜器的初步科学分析》、《洛
《旌勇里国史讲座(第2辑)》就是这个讲座部分讲稿的汇编。随着讲座的延续,这个汇编将陆续出版下去,以便更多关心和有志于共和国史研究的人们都能分享这些讲座的知识。在北京什刹海附近的旌勇里8号当代中国研究所,从2001年初开始,每月都有一次国史讲座。讲座邀请国内外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知名学者,以及共国和国重大
说中华民族的摇篮是黄河是因为中华文明的主流在数千年里始终围绕着黄河演展。最早的王朝和大一统帝国从这里开始中华早期的经典思想和诸子百家在这里诞生,农耕之兴与丝绸之路由这里起步……黄河以它古朴苍劲雄浑坦荡的体魄造就了一个伟大的民族。
本书是丁山先生的遗著。在本书中,作者根据甲骨文、金文的记载,以古代典籍为依据,参以诸家解说,论证了商周两代史料中的部分问题。在资料的搜集、考订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书作者丁山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有半个多世纪了,其间学术文化飞速发展,以今天的学术眼光看,书中一些观点还有进一步商榷的必要。尽管如此,本书所体现的科学的学术
从金沙江畔“元谋人”的发现到河姆渡、三星堆等众多惊世文物的发掘,从炎黄二帝南北共创华夏文明到中国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她呈现的是中华远古又一故乡的不可动摇的地位,是舞动的巨龙的神威。及至今日,她更在谱写长江经济带的现代神话这就是长江。
《战国策》研究文献辑刊(套装共8册)
本书是一部以探讨中日两国古代东夷人和越人及其后裔的民族识别、形成、融合、迁徙,民族族称之更替以及上述各民族的文化之古今面貌、各种变化等情况的专著。作者从民族、民俗、历史、考古、人类体质、原始宗教乃至语言等学科领域出发,采取多方位、多角度相互配合,齐头并进的方式进行跨国界、跨学科的综合交叉研究,先后解决了各种疑难问题多个
《燕京学报》是原燕京大学创办的学术刊物之一,1927年创刊,以研究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办刊宗旨,著名学者王国维、陈寅恪、郭沫若等均在刊物上发表过文章,在学术文化上产生过重要影响。1951年因燕京大学与北京大学合并而停刊。1995年燕京研究院建立,学报复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侯仁之、北京大学教授周一良担任主编。新《燕京
《俄罗斯汉学史》分期连续撰述俄国汉学形成、发展和成为世界汉学的一支劲旅全过程。从历史溯源起,中经比丘林、瓦西里耶夫、阿列克谢耶夫三个历史时期,迄于以齐赫文、米亚斯尼科夫、基达连克为代表的当代汉学新时期,是国内第一部贯通古今的俄罗斯汉学史。
该书拉丁文版的原书名为《中国宗教、世俗和各种自然、技术奇观及其有价值的实物材料汇编》。本书通过欧洲传教士在中国各地的旅行的所闻所见,不仅介绍了中国及亚洲各地的宗教信仰,还有他们在中国所见到的各种人文与自然的奇异的事物,如中国的动植物、矿产、建筑、文字等,同时附有数十幅精美的绘画,因而出版后在欧洲引起较大反响,不仅被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