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县域历史文化资源(深圳卷)》记述了深圳市辖域内经调查或发掘的具有代表性的物质及非物质的历史文化资源。《广东省县域历史文化资源(深圳卷)》分区编写,分为宝安区部分、南山区部分、福田区部分、罗湖区部分、盐田区部分、龙岗区部分。各部分又按“综述”、“概况”、“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博物馆纪念馆及馆藏文物”、“非物质历
本书图文并茂地向读者们展现了充满魅力的古代中国。曹操是如何纵横天下的?科举制度是怎样形成的?满族是如何兴起的?康熙与郎世宁的关系如何?佛教是如何传入的?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哪些古钱币?……本书内容涉及历史、宗教、艺术、日常生活、科技和文字。
本书选择100个侧面,图文并茂地讲述了1929年至1937年期间,在中国发生的与国民政府、中国共产党相关的历史事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3版)》全面科学地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9年来所走过的曲折历程和辉煌成就,材料丰富、叙事清楚、论证准确,合理吸收了共和国史研究的新成果,对新中国成立59年来的重大事件、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都作了清楚的叙述和公正的评价;对59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也作了正确的概括和较为全面的
本书作为“大家说历史系列丛书”之一部,根据丛书体例、原则编写而成。全书分为总说和分说,讲述了敦煌吐鲁番文书与唐史研究,敦煌吐鲁番出土唐代官府文书中“者”字的性质和作用,介绍了杨隋氏族,唐太宗经营西北的策略,唐代前期的河西节度,唐代色役制等内容,书后附有种花留与后来人——陈寅恪先生在清华二三事以及陈寅恪先生“读书不肯为人
本书由民国浙江史研究中心、杭州师范大学选编,收录了民国时期浙江政治、经济方面的重要史料共计十六种,包括政情通讯、建设报告、司法年刊、水利议事会年刊、国货运动、茶厂管理、农村调查、经济调查诸方面,是杭州师范大学民国史研究中心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
2005~2007年,越文化实勘研究课题组成员分三次对云南、贵州、江西、湖南等地以及越南、老挝、泰国等国有关越文化的遗址、博物馆、民族村落进行了实地考察研究,并同相关的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进行了交流与探讨。本书是越文化实勘研究的第二个阶段性成果,内容涉及民族学、历史学、考古学、历史地理学、民俗学、社会学、文化学以及宗教等
1860年英法联军入京,火烧圆明园,并逼迫清廷签订条约,除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等之外,还要求在京设立使馆。《北京与北京人1861》作者是英国人,中文名芮尼,1860年随英军进北京,1861年北京英国公使馆建立,任使馆医师。他在这本日记体书里记述了英国北京使馆头一年内值得记述的事件和自己对事物的观察。这是中外交往史上首次
清代《苗蛮图》文献种类繁多,本书重点研究的是清代后期光绪年间成书的《黔南苗蛮图说》。之所以选择这本文献作为研究的重点,主要是出于以下几点考虑:首先,经过清代前期的历史演变和对贵州民族的识别,到光绪年间,朝廷对于黔省民族的认知水准已经基本定型。也就是说,《黔南苗蛮图说》中所表现的贵州民族种类,代表着清朝政府对贵州民族的最
《清史论丛(09年号)》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编写,主要内容包括艰辛的三十年、衷心的祝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科院历史所清史、室的发展轨迹、刘泽清史事再考、康熙帝事考两则、乾隆朝礼制建设的政治文化取向、《清史稿选举志》订误六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