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代动力学是中药学与药代动力学相互融合的一门新兴学科。中药药代动力学主要研究中药药效成分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及调控机制,并结合中药药效成分的作用机理,以阐明中医药应用与发展的科学意义。中药成分复杂,尤其是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及作用机理未被清晰阐明,因此中药药代动力学是一个充满难点和挑战的新领域。随着药动学理论的不断
《红曲和血脂康规范化评价》一书系统阐述了红曲及血脂康胶囊的规范化评价方法。全书分为十章,内容涵盖了从中药计量学、标准制剂计量模式和系统指纹定量法的基础理论,到红曲的起源、形态学与分类,再到红曲及其提取物和血脂康胶囊的一致性评价等多个方面。《红曲和血脂康规范化评价》一书为红曲与血脂康胶囊的深入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本书分为理论篇、实践篇与案例篇。上篇精讲中成药处方审核的流程、内容、方法与知识储备。中篇以疾病为纲,以药品为目,详细论述28个病种百余个中成药处方审核的要点条目并解读。下篇全部为真实案例,按照不合理处方类型进行展示和分析。全书有理论有实践,帮助您快速掌握中成药处方审核要领。
《中药药理实验教程》(第三版)是在第二版的基础上修订完成。充分体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围绕高等中医药院校实验教学改革的主题编写完成。本书的再版可加强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环节,弥补第一版教材编写中的不足。本书的特点:1.详细介绍中药样品基本制备方法、常用中药药理仪器设备和实验动物学知识等内容,为学生顺利进行实验提供技术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共计12章。上篇主要从肿瘤血管生成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血管生成分子机制研究两方面进行总体论述,下篇则在上篇的基础上从现代医学角度以及中医学角度讲述二者抗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以及临床应用,主要内容包含节律化疗、靶向药物、抗炎药物等内服药物抗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微创介入治疗以及放射治疗抗肿瘤血管生
《药性歌括四百味》为明代医家龚廷贤所撰,在医药界流传颇广,影响很大,是一本深受读者欢迎的中医启蒙读物。该书以四言韵语文体,介绍了四百味常用中药的功效和应用。内容简要,押韵和谐,便于记诵,不失为初学者之良师益友。但因成书久远,有些文字比较深奥,错讹之处亦属难免;更为重要的是,长期以来,医者往往不能详辨所用之药,甚则有误用
本书为中医处方手册丛书之一,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中医院专家组织编写。主要介绍了恶性淋巴瘤、白血病、脑瘤、鼻咽癌、喉癌、甲状腺癌、乳腺癌、肺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胆管胆囊癌、胰腺癌、肾癌、膀胱癌、卵巢癌、宫颈癌、前列腺癌、睾丸癌、软组织肉瘤等常见肿瘤疾病的中医治疗,按照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详细阐述了具体
《证类本草》,全称《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三十卷,以《嘉祐本草》为框架,将《本草图经》的内容,按条目逐一缀合到每一药物之下。具体而言,卷一、二为“序例”,收载了前代重要本草的序文和总论;卷三至二十九为各论,将药物分为玉石、草、木、人、兽、禽、虫、果、米谷、菜等十部,有些部又分上、中、下三品;卷三十为“本经外草类”。全书收
祝之友教授为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神农本草经》药物,《伤寒杂病论》经方研究,致力于中药临床药学研究工作50余年,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优秀临床人才研修班、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优秀授课导师。笔者结合50余年研习与教学、临证经验,采取经文要义、药物解读、名著选论、临床应用注意等形式对《神农本草经》
《太白七药研究与应用》为系统研究太白七药的专著。书中以笔画为序,收载了太白七药共96种。对每种药材一般从药名(包括出处)、异名、释名、来源、植物形态、生长环境与分布、采收加工、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化学成分、理化鉴别、药理作用、炮制、性味、功能与主治、临床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附方、临床应用、附注等方面进行叙述,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