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公元前2世纪格拉古兄弟土地改革,至前1世纪秦纳、苏拉及三巨头拉开权力斗争与内战的大幕,罗马原有的、由一系列法律维持的秩序被逐渐打破,矛盾丛生的共和国就此滑入失序。本书作者施特劳曼认为,对于这段历史,以西塞罗为代表的思想家们的解释聚焦于“法”的层面,即政治危机与高阶法失灵的关系:后者原应制约实定法、规范权力运转,却在乱
本书关注中世纪的法律叙事。分为三编:第一编王国的法:英格兰。第二编城市的法:威尼斯。第三编社会生活中的法:行会。中世纪很遥远。它的遥远,还不仅仅在于时间与空间的差异,史料的欠缺与残破更是给遥远铺上了一层水雾。与中世纪时期作品的对话需要想像力,要在不确信中寻找确信。面对支离破碎的拉丁文残卷和欧洲地方化的语言断片,研究者不
本书精选了近几年在法律史研究领域比较有代表性的学术成果,结集出版,力图展现法律史研究的前沿成果和趋势。全书分为三个大栏目,共收录了十余篇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成果。既有中国法律史领域的研究力作,也有关注外国法律史的学术成果;既有制度上的细致考察,又有理念上的寻根溯源。综合运用了文献学、解释学、比较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给读者呈
近代法治的政治价值基础研究
本书系统地总结了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党的十八大期间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发展历史,探析了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起点,尝试以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为时代主题梳理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演进历程,总结了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实践成就和理论成果,提炼了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历程演进特征,是一部系统性地研究马克思
本书以中华法系司法案例为专题,从司法案例角度展现中国古代司法制度和司法审判全貌,旨在进一步促进案例法学的研究。本书精选20篇案例研究,分别从裁判方法和司法原则、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的互动、习惯法和诉讼程序三方面加以论述,由主编撰写导读对中国古代案例研究的历史进行梳理,并有中华法系司法案例研究的文献索引附于书后。
面的指引。法社会学与法人类学在当代中国各有侧重,但有相当多的重合。本书的大部分内容也可视为法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
《倪正茂全集》比较法学卷,包含了作者在比较法学领域已经出版的图书和已经发表和未公开发表的论文,其中原创图书一本《比较法学探析》,论文25篇。涵盖了中西法律文化的比较、国家间的法律文化的比较、国家间的民法比较、国家间的刑法比较、国家间的行政法比较以及我国比较法学发展的历程等内容,本卷内容反映了作者在比较法学领
《蓟门法学》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学术论文的优秀结集,收录了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不同阶段的学生思想成果,是当代法律学科学生学习水平和研究成果的展示平台。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身感兴趣的问题,更能获得知识的积累和认识的升华。《蓟门法学》内容涉及法学理论、法律史学、宪法学、行政法学、立法学、党内
《马克思主义与法律学刊》以选译和评介国外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的研究成果,集中刊载国内关于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打造国内外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研究者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马克思主义法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繁荣与发展为宗旨。本卷分为法的价值研究专题、论文、评论、学术人生和书评五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