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量子物理创始人之一埃尔温·薛定谔,不再满足于纯粹的物理学研究,在叔本华和东方玄学的影响下,思考兴趣转向了生命和心灵领域,至此开启了分子生物学的新时代。1943年,薛定谔在都柏林三一学院做了一个系列演讲,将他对生命问题的思考和理解公之于众。《生命是什么》用物理学的观念探讨了生物体遗传现象的本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基于经典的生态学和进化学,将二者的核心内容精炼与提高,重点采用最新研究进展更新读者的认知。内容包括:不停演化的演化理论——演化现象及理论;我是谁来自哪到哪去——生命本质与起源;演化路漫漫其修远兮——化石与生物发展;人之初性本善习相远——表型与行为演化;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物种形成与隔离;熙熙攘攘皆为利
你捡过橡子吗?橡子究竟是什么树的果实?松鼠真的喜欢吃橡子吗?日本著名博物学家盛口满将带你边捡,边吃,边思考,告诉你关于橡子的一切:象鼻虫如何在橡子坚硬的外壳打洞?橡子可以做豆腐和咖啡?树木为何有时结橡子,有时不结?什么昆虫会在枝叶间编织摇篮?橡子“邮递员”为什么有时是动物,有时是河流?小小的一颗橡子,包裹着远古流传下来
本书首次出版于1979年,是生态学的开创性著述。现以生态学家克里斯蒂娜·艾森伯格的新前言开篇,这本关于生态系统和动物种群的透彻研究比以往更具启发意义。为什么会存在如此多不同种类的昆虫?为什么知更鸟在巢中同时只有几只雏鸟的情况下,数量年复一年地保持相对稳定?保罗·科林沃在这本通俗易懂的书中追溯了生态学家对这些以及更多其他
本套丛书主要收集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各野外台站在长期的科学研究中积累的科学数据,对我国农田、森林、草地与荒漠、湖泊湿地海湾等典型生态系统长期监测而获得了大量的生态系统水分、土壤、大气和生物监测信息以及相关研究成果的数据进行。本册为新疆阜康站2005-2017年数据,对阜康站的地理位置、学科定位、生态要素监测体系、主要研
本套丛书主要收集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各野外台站在长期的科学研究中积累的科学数据,对我国农田、森林、草地与荒漠、湖泊湿地海湾等典型生态系统长期监测而获得了大量的生态系统水分、土壤、大气和生物监测信息以及相关研究成果的数据进行。本册为湖北神农架站2008-2015年数据,对神农架站的地理位置、学科定位、生态要素监测体系、主
本套丛书主要收集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各野外台站在长期的科学研究中积累的科学数据,对我国农田、森林、草地与荒漠、湖泊湿地海湾等典型生态系统长期监测而获得了大量的生态系统水分、土壤、大气和生物监测信息以及相关研究成果的数据进行。本册为宁夏沙坡头站2009-2018年数据,对沙坡头站的地理位置、学科定位、生态要素监测体系、主
科学告诉我们,每一种生物在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进化,这个过程缓慢而且惊人地复杂。按常理来说,它们都应该遵循同一套规则。但直到今天,基因时代来临,生物进化的统一规则仍然是迷糊不清的。 为了了解物种的起源,解开生物的进化秘密,本书通过对40个动物的案例进行研究,玛吉·瑞安·桑德福德从方方面面讲述了
本书共四章:引言、试验设计和监测站概况、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规范与方法、长期监测数据。主要内容包括:站网简介;研究方向;人才队伍;样品保存;试验设计;监测站概况等。
生命诞生于辽阔的海洋,又为何要向陆地进发?植物先于动物登上陆地,开启了生命演化的新篇章,是生命历程中的重要跃升。陆生植物在近两亿年的早期演化之中,改变了地球表层环境,也改变了大气的组分,完善了陆地生态系统,为生命向陆地的纵深处发展,甚至飞向蓝天铺平了道路,生物世界从此变得更为绚丽多彩。为适应陆地生活,植物中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