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伍光建著译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考订,将184种伍光建著译分为文学(包括小说、剧本、诗歌和札记)、英汉对照小说、历史传记、哲学、伦理、政治、科学读本、英语读本(包括编纂和校订的英汉词典和汉英词典)以及遗稿七大类,为其中正式出版者136种一一做了详细的提要,并制作了《伍光建著译出版年代分类统计表》,作为附录一,旨在将
《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是外国文学研究文库系列中的一本。本书可谓经典中的经典,是后人研究浪漫主义诗论绕不过去的里程碑。作者从文学批评的历史纵深出发,将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和批评置于西方文艺理论的浩瀚长河中进行全面的审视和总结,同时以18世纪美学和由康德等开创的德国思辨传统为参照,借助镜与灯这对意向性观念,第一
《外国文学史模拟试题集》系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050101)、汉语国际教育(050103)必修课程“外国文学史”的配套参考用书。是作者根据最新大纲,针对参加财经类成人自考的考生编写。在编写过程中,作者对最近几年的真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总结出解答思路以及解答方法,力求做到重点突出、内容全面,既有针对性,又有
“英语诗歌鉴赏”是通识型课程,但也具有语言文学专业的性质。新时代需要的人才不仅要语言能力出众,而且要文化知识丰富,具有文学素养、艺术品位和鉴赏力,本教材将为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 本教材既提升外语语言能力,又建构合理的知识体系。通过阅读诗歌原文,增加学生的英语阅读和理解能力,达到大学英语六级(词汇量5500)水平,
本书以中国近代时期文化交流学者、外交官员、政治流亡者、考察者、女性等几类人物为线索,从中西文化交流史的角度考察不同身份的作者所创作的域外诗的复杂形态,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身份的中国人对异域的认知及其现代性想象的层面是有差异的,由此可以观照近代中国人接受异域文明的艰难与多元化。分析出,在西方语境影响下的价值体系和精神结构
《南洋的幻象——拉美西葡文学札记》收录复旦大学中文系邵毅平教授所撰有关拉丁美洲及西班牙、葡萄牙名家名篇文学笔记。包括《活着为了虚构》《六点钟到达的女人》《迷失东京》等。作者从中国视角出发,放眼世界文学版图,研究剖析为中国广大读者熟识的马尔克斯、略萨、科塔萨尔等名作家的文学作品,同时不时引入中国文学名著,以为比较文学的对
本书是苗炜《文学体验三十讲》和《苗师傅文学人生课》同一系列的第三部作品,写作的体例依然为文学讲稿,有同名音频课。本书谈及的图书、影视作品有所变化,写作调性上也有调整:“我在文学体验三十讲的开头,说了文学有什么好处,在“第二本”开头,又对书本啊阅读啊进行了一番抒情,好像有点儿营销的感觉。……我的转述可能没啥激情,也没啥批
流传、相遇、碰撞正是文学与思想的对峙,成就了同一时代下不同学术共同体的流变与发展。本书收录了文学理论家、批评家、美国比较文学奠基者勒内·韦勒克19291963年间有关浪漫主义时期德、英、美三国文学乃至哲学领域学理关系的六篇文章,重点考察了德国哲学与批评观念在英国和美国的传播。针对德、英、美三国文学乃至哲学
本书是梁晓声毕生阅读经验分享,对十八、十九世纪前后法国、俄国、美国、英国、德国等经典作品,特别是现实主义作品的分析,以及对于中国新文化运动以来文学成绩的深入探讨,以现代眼光重新审视中西方经典文学,阐述了文学即人学的重要文学观。这是一份有态度的人性观察和社会思考笔记,在中国社会转型中,更是一种有价值的思考档案。
外国语言文学评论.第2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