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有关阅读、音乐、艺术、人文、教育等哲思文章的集结出版,主要分为“第一乐章阅读”“第二乐章听乐”“第三乐章人文和教育”“第四乐章零碎而结构的思考”,共四章,从读听思写四个维度,紧紧围绕终生教育的主旨,深刻、凝练地阐述了作者多年来的观察思考心得。
本书所编写的文章,都是作者从事当代中国伦理学、思想道德教育科研工作方面潜心研究的成果。主要内容分为三大方面,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伦理研究。作者提出了有关中国经济伦理学学科建构的观点,并以消费伦理为主攻点,发表了消费的伦理评价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等论文,切中了中国市场经济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消费伦理问题。论文在国
本书共三部分:理论与实物、报道与评论、文学与闲笔。收录《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舆论引导权》《文明嫁娶应成风》《银色的月》等文章。
本书正文和附录共87篇,内容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关于传统出版的理论探索;二是有关收藏、艺术拍卖、网络出版的文章;三是记述性文史资料,包括对人和事的回忆和描述。文章按发表或撰稿的时间排列。
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是一个非盈利、非政治的学术组织,其宗旨在于为海内外的中国研究图书馆员提供一个开展学术活动、交流专业经验、共享信息资源、促进合作的平台,借此推动以文献资源研究为主的中国研究的发展。 本书为北美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学刊,收录学会会员关于中国历代典籍及其数字化,以及相关学术信息的文章,每年1卷,本书为第1
《石榴书屋随笔》为“涵芬学人随笔”系列丛书之一种,作者为上海师范大学曹旭教授。全书约二十万字,分为“汉魏漫笔”“六朝诗说”“文史文心”“序跋流年”“记事志人”“每日诗品”六辑。在“汉魏漫笔”“六朝诗说”两辑中,作者选取其中重要的作家作品,如《古诗十九首》、嵇康、陆机、潘岳、王羲之等,用如诗的笔触加以品评,可视为一部汉末
本书以新时代为背景,以戴云山为支撑,以生态理念为内核,以区域绿色发展为基本内涵,筛选作者近年在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任职期间有关政论研究、业余文学创作的部分文稿,这些文稿大部分业已发表刊用或使用,从而汇编形成《穿越戴云》一书,以彰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之心路历程。本书包含生态文化、生态保护、两岸合作、绿色发展,以及撷
本书共分为“家书”“诗稿”“日记”“书法”四个部分,整理和收录了沈老家属捐赠给沈钧儒纪念馆的部分亲笔手书稿,并仔细校注,后附释文,是真实记录和生动展现这位德高望重的爱国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珍贵史料,对于保存沈钧儒文物和提供沈钧儒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是中山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文学文库·荣休文库”系列丛书中的一本,作者为林岗教授。作者精选其学术生涯中的20篇探讨文史问题的文章,将其汇编成册,内容丰赡,多有创见,具有浓厚的学术性与专业性。全书共分为两辑,第一辑为文学或美学论著等,共13篇;第二辑为文化、历史和政治哲学论著,共7篇。
方壮猷(19021970),原名方彰修,学名方兴,字欣安,或作欣庵、新安、心安,又字闿元。湖南湘潭人,历史学家。1925年考取清华国学研究院第一届研究生,师从梁启超、王国维二先生。1926年毕业后曾在北京、上海等地多所高校兼课。1929年赴日,师从白鸟库吉研究东方民族史,翌年退学归国,在北京、南京等地各大高校兼职。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