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共刊发七篇近代史料。包括光绪年间户部尚书、军机大臣阎敬铭《致李用清未刊函稿》22通,清末外务部尚书邹嘉来的《仪若日记》(三)和黄彭年同治年间的《汉中日记》,涉及晚清历史的诸多方面。发表两篇外文翻译资料,其中《五四时期学生抵制日货运动日方档案选译》,内容为五四时期中国各地学生抵制日货运动情况,特别是各地学生组织情况。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基本依据,内容简洁凝练,重点突出,编写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以及“尊重科学性,突出实用性”原则按照章节的顺序精心选择教学案例,每个案例由案例文本、问题思考、案例解析、拓展阅读等四部分组成。通过案例解读方式,准确阐述了教材的基本观点,全面体现了教材的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打造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思政金课,这既是启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实施05方案的初衷和目的,也是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本书汇集了近年来我们承担的多个省部级和校级课题研究成果,以及取得的多个省部级和校级的优秀教学成果,均是实践探
本书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依据,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每章分为“导航篇”“理论篇”“实践篇”三个板块,“导航篇”对本章知识框架和知识要点进行归纳,帮助学生对本章主要知识点有一个总体了解;“理论篇”包括要点解析、延伸阅读、精选和习题演练四个模块,可帮助学生深入学
本书是蒋廷黻创作的历史类著作,于1938年首次出版。该书把“中国近代史”界定为“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中国能否近代化以及如何近代化,成为该书论述的主线。作者提出“中国人能否近代化将关系国家兴亡”的观点,并用四章分别描述了近代中国救亡图强的四个选择,重构了近代中国的历史画卷。
本书严格遵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统编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的基本观点,并努力借鉴、学习、包容、吸收了学术界最新观点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在体例上以专题内容呈现。每个专题由理论知识模块、实践教学模块、自主学习模块、训练考查模块构成。在内容上,本书以教材为依据,适当增加历史资料,并借鉴了历史学界的最新研究成
本书尊重民国原刊风貌,将近百年的史事浓缩在短短五万余字的篇幅里,主题鲜明,史论兼具,对今天的读者也不无启发作用。七十多年来,这本书在海峡两岸风行不辍,不愧为一个时代的经典。沈渭滨先生说:“这本被他称为‘初步报告’的著作,篇幅虽小,学术含量却很高……近百年的史事写得深入浅出,好读耐看。”
本书作者在想象中亲临历史现场,化身历史当事人,门房、丫鬟、学徒、记者……生动形象地从全新的视角讲述历史。中国照相馆的创始人夫妇是如何在动荡更迭的年代合力创造了一个传奇?商务印书馆曾拖欠林纾巨额稿费?小凤仙是如何在重围下掩护蔡锷离京?《京话日报》创办人彭翼仲曾做过房地产开发商?……本书从细微处出发,抽丝剥茧,透视政治、经
本书是一本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文献选读图书。全书按照通史体例,把中国近现代史分为十讲,每讲先简述历史阶段特征,为读者搭建整体时空框架,然后摘选七个经典文献进行解读。每篇文献由文献选编、文献解读和探究问题三个部分组成。文献选编围绕核心主题,精选经典史料;文献解读提供文献来源、写作背景和相关史实;探究问题基于文献内容和日常教
作者张志雄,《价值》杂志总编,著有多部财经类作品和游记类作品。本书作者张志雄,知名投资者、报人、旅行作家。本书介绍了作者游历北欧多国的经历,从风土人情到自然风光,从历史故事到现代社会,作者以平易近人、风趣幽默的笔调将其旅行记录于纸上,为读者带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宁静、平和的生活片段。本书基本覆盖了目标城市附近具有代表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