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儒家经典能广泛地被广大读者获取,本套丛书采用简装、单色、影印的方式,由著名文献学家王志民、杜泽逊主编,分易、书、诗、礼、春秋、论语、孟子、四书、孝经、尔雅、群经总义等细类,分四辑推出。本套丛书的编纂出版,是对儒家经典的一次精选和萃编,集合了历史上儒学文献经典著作的优良版本,为文化学术界提供了一套系统的儒家经典代表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尚书序;尚书卷第一;尚书卷第二;尚书卷第三;尚书卷第四;尚书卷第五;尚书卷第六;尚书卷第七;尚书卷第八;尚书卷第九;尚书卷第十;尚书卷第十一等。
唐石經本尚書(全二册) 《儒典》出版后受到文化学术界广泛关注和好评,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现陆续出版平装单行本,共计108种397册图书,分四辑推出。第一辑(36种),收录唐石经本系列、经注本系列、经注附释文本系列、纂图互注本系列。第二辑(18种),收录单疏本系列、八行本系列、十行本系列。第三辑(16种),收录宋元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刘家和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收录22篇文章,反映了刘先生在世界史背景下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深入思考。全书分史学、经学与思想三端,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在史学理论与经史文献考证的基础上,把中国史放在世界史的结构中,对以经学与史学为主体的中国古代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增补的《理性的结构——比较中西思维的根本异
本书主要根据对先秦时期古典文献和出土资料的解读,以华夷思想为中心问题,探索先秦时期以黄河、长江流域为舞台的中心意识的多样性及当时的国家关系的多层性,逐渐揭开统一王朝成为帝国的解释原理以及中国地区形成的动态过程。
书稿在前贤时修研究的基础之上,充分运用与《书》学有关的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全面辑佚《书》学材料,从中勾稽魏晋南北朝《书》学的特点,发见魏晋南北朝学术史上的争论及其表现,并探究这些争论的原因及影响。在材料辑佚的基础之上,系统梳理魏晋南北朝《尚书》版本传承和注疏传承,并对其中重要版本或涉及版本的《书》学公案予以研究。另外,
《尚书》是儒家传统中的核心典籍之一,它记载了自上古尧舜时期直至西周初年的古史资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在内容上,《尚书》典、诰、誓、命等四种体式记载了虞、夏、商、周君王的文告和君臣的谈话记录,反映了上古华夏文化的各个侧面,是学习和研究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文献。但因其成书年代久远,文字古奥,后世常称为难读,现代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