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地阐述了美国1995年解密的20世纪60年代发射的侦察卫星,尤其是CORONA、ARGON、LANYARD、GAMBIT和HEXAGON的卫星计划和成像原理,以及DISP的预处理。重点介绍了已知DISP卫星成像原理和相机参数时,DISP的正射纠正严格模型方法;无足够地面控制点时,卫星导航参数辅助的DISP正射纠
"本书按照系统工程思路和方法,系统讲述了空天飞行器着陆减速系统的总体设计、产品设计、总装与试验、维护维修等全流程研制方法。首先简述了空天飞行器的发展、着陆减速系统的组成、工作过程及特点,然后讲述了着陆减速系统的总体设计过程和设计理论方法,包括设计输入、设计流程、设计方法、指标分解,以及设计过程中的特殊要求和可靠性设计方
21世纪的少年需要一套“不矮化儿童”的科普读物,把孩子们的好奇当回事儿,而不是轻易打发他们。孩子们需要更有深度和广度的阅读基础,才可以应对世界上日趋复杂的艰深的问题,这是半个多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翻天覆地的发展和演变决定的。“新世界少年文库·未来少年”系列以前瞻、明辨、探究为原则,与国际顶尖的阅读和教育资源接轨,通过持续不
本书从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固体火箭设计的基本内容与方法。内容包括固体火箭总体设计与参数分析方法、气动外形设计与气动特性计算、固体火箭发动机总体设计、控制系统设计以及固体火箭结构设计等。
本书针对我国敏捷对地观测卫星任务调度领域的多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讨,包括带有时间依赖特性的敏捷卫星调度问题、多颗敏捷卫星协同调度问题、考虑云层遮挡的多颗卫星协同调度问题和考虑紧急任务的星上分布式协同调度问题,提出了多个数学模型及相应的求解方法,并结合当前技术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能够扩展读者的视野和知识面,为
随着航天任务复杂化和应用场景多样化,卫星协同自主任务规划研究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本书以工程实际为基础,围绕“在轨自主”和“多星协同”两个关键词,从卫星任务规划的功能约束、星地一体的总体架构出发,提出多星协同星地一体任务管控架构,全面地分析了自主任务综
"20世纪中后期,火箭动力与冲压动力的技术发展带动了高超声速技术的起步,大气层内高超声速飞行和跨大气层空天自由往返成为可能,世界航空航天大国掀起了空天飞行器的研究热潮。20世纪80年代末期,德国启动空天飞行器的研究工作,旨在研发低成本、高可靠、灵活便捷的重复使用空间运输系统,以满足欧洲未来空天往返的需要。1988年,提
《火箭冲破云霄》是“漫游神箭筑梦太空”系列的第一本书稿,通过故事与科普结合的形式讲述关于火箭的航天知识。故事主角为两个小男孩--杭小天及白小凡,以及一个可以让人进行思维穿越的漫游神箭--小征。杭小天和白小凡在小征的带领下,思维穿越到火箭发射场、反射指挥中心、浩瀚太空中,甚至到了火箭内部、乘坐了太空飞船,身临其境地了解了
本书重点研究了一系列空间飞行技术的发展,包括钝头体再入技术、烧蚀热防护系统、降落伞回收系统等;详细介绍了NASA如何应对空间飞行器在完成任务后再入大气时遇到的挑战、安全处理再入大气时摩擦问题的相关技术,以及安全地在地球着陆的方法;并通过一系列经典载人空间飞行项目(计划)加以分析与总结。正是通过这些技术与空间项目(计划)
本书是关于飞行器薄膜结构屈曲稳定性的专著,介绍了充气薄膜结构的整体屈曲、局部皱曲以及整体局部耦合失稳的理论分析方法及应用。书中内容是作者在该领域领取的研究成果。全书共10章,第1章介绍了充气薄膜结构的应用和变形特点,第2章至第8章是充气薄膜结构屈曲失稳的理论部分,第9章和第10章是两类典型飞行器薄膜结构的屈曲分析。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