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关注的,是科学技术(即赛先生)在当代中国地位迅速升级的两个时期:以改革为主旋律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以及2016年以来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通过文本细读和对社会文化现象的个案分析,阐释了当代文学如何因应变化而更新自身、发挥能量。 作者将科学与文学,及其背后的社会、思想、政治、文化加以有机联系,深入探究了当代中国人
本书围绕科技馆免费开放工作概况、中央补助科技馆免费开放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调查研究、免费开放科技馆展品研究——以机器人展品为例、部分典型免费开放科技馆简介等主题做了介绍。这是基于大量的数据和调研成果,对科技馆免费开放工作进行了概述和分析,旨在为科普实践和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希望本书能够成为公众了解我国免费开放科技馆的重要
本教材从MWORKS二次开发的角度出发,系统介绍MWORKS开发平台架构以及其二次开发原理、流程和案例。全书共6章,第1章简要介绍科学计算与系统建模仿真平台MWORKS,第2章简要介绍MWORKS平台开放架构和二次开发,在此基础上,第3-5章分别讨论面向科学计算的二次开发、面向系统建模的二次开发和带用户界面的应用开发,
我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由来已久,从最初1979年首次举办“首届全国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览”,作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前身,到1982年起按年交替举办的更名为“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和“全国青少年生物与环境科学实践活动”,再到2000年正式定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大赛在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等各方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 分科学笔记是科学观察与科 学记录,将孩子们优秀的作 品作为自然内容载体,用大 师的专业画作传递和分享科 普知识,让本书成为北京地 区科学观察、记录自然笔记 的工具书籍;第二部分创意 绘画是孩子们的艺术表达, 此部分展现了孩子通过创作 与自然互动的精彩瞬间。这 种科学与艺术
过量碳排放引起的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目标。已有100多个国家/地区以不同形式提出了碳中和目标。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对提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全书共三卷十八篇,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本书是中国科技史料中保留最为丰富的一部,反映了中国明代末年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
现代科技的大树和硕果源于古代科技的萌芽和花朵,古代科技也含有更多的文化内容。本书全面、扼要地介绍古代的科学技术,分为古代的技术和古代的科学上下两篇。上篇包括石器、编织、弓箭、造纸术、印刷术、火药与火器、指南针、陶器和瓷器、蚕与丝,下篇包括数学、天文学与历法、医学、生物与农学、旅行和地理。读者可通过本书了解中国古代科技的
科技馆是科技发展的见证。它不只是远观的奇迹,更邀请我们每个人走进,甚至成为这场表演的一部分。与科技馆同行,见证科技如何与人类社会共同进步。本书向我们展示了山东省科技馆的部分优秀展品,以人类科技发展历程为主线,选取科技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科技事件的展品为切入点进行展开介绍,引导读者更有效、更深入的参观科技馆,了解展品背后的科
本书以国际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为主线,内容涵盖基金项目的整体要求,关键概念解释,申请书各栏目的要求与提纲,以及撰写要点、方法和常见错误分析,包括成功案例的讲解、点评和自我审视方法,以及对评审专家的背景、水平、审阅习惯和心理活动的深入讨论,旨在辅助高等学校的教师与博士研究生及部分基础研究领域研究员,特别是工科高校的青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