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成都多位知名中小学校长关于教育的感悟和对谈。从教育心语、教育常识、教育随想、教育直言、教育视界等多个方面,展示了多为校长数年来对教育的践行与思考。每一篇文章,作者都结合了当下真实的案例作为切入点,没有空谈教育理论,而是从突出的教育现象和教育热点出发来阐释他对教育的思考,并在书的后两章展示了他眼里的当代教育人物和富
本书内容包括:教育向工农开门、大规模推行“速成识字法”、“民办公助”办小学、纠正学校教育工作中的混乱现象、走永嘉中学的路、首先办好一部分学校、组建浙江师范学院、浙江大学的院系调整、成立教学改革办公室、建设杭州文教区、农村掀起学习文化新高潮、中小学毕业生到农村去等。
本书是一本关于贵州省晴隆县北部山区历史记忆的书。以山区教育从传统到现代的变迁为核心事件,从教育背景、教育历程和教育发展的自然与文化、历史与现实等多个角度切入,深度思考山区教育历史的内在脉络,探讨教育发展的内在逻辑与教师发展的内在机理。
本书分为正附两篇:正篇北京古代教育源流部分,主要介绍北京地区从先秦到清末时期各朝代文化教育政策和教育机构,每个朝代文化教育政策各有特色,教育机构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附篇介绍古代教育专题,分为北京的书院、北京国子监和孔庙、北京贡院、京师同文馆、京师大学堂。
本书回顾了建党100年以来,党的教育理论与政策发生的巨大的变化。全书共分六章,分别探讨了建党初期党的教育的复杂性,建国后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新探索、改革开放初期的教育思想与政策、教育发展战略的建立、教育体制改革的进程、素质教育的推动、新时代教育的新发展等多项内容。全书不仅分专题清晰总结了中国教育理论的发展脉络,全面呈现中国
本书从面向未来的教育变革形势、挑战及需求着眼,聚焦“信息化时代未来学校制度重构与创新”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以应然层面与实然层面相结合的分析框架为基础,深入探讨了新时代、新阶段的教育发展特点及学校变革逻辑,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国际比较研究等科学方法,围绕学校教育制度、学校内部治理制度、学校外部共治制度3大维度、14个领域
本书《论对等的人——对应生活教育理论视野中的人》,在沿用先前著作中的遮蔽性思维、对应差异思维的基础上,将对应定位思维推进到五线定位思维。本书对现行教育理论关于人的简单性概念,逐一进行了遮蔽性分析与对应改造;具体包括现行教育理论的外显性教育活动论关于人的概念、主观性教育活动论关于人的概念、教育根据论关于人的概念、教育目的
数字孪生是指一种以物理模型为参照物,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参照物的多元异构数据有机整合,集成多学科、多物理量和多尺度的孪生模型,以期在赛博空间中还原物理模型且有效实现物理模型与孪生模型双向实时交互的技术过程,具有精准映射性时空压缩性虚实交互性和以虚控实性等特征。 本书将与读者一同领略数字孪生时代下的教育变革境况。本书共十
本书从心得角度重新审视美国教育的历史演变,采用宏观了解和微观把握的有机结合的方法,具体和深入地把握美国教育在关键时期所发生的重大转变,选题有助于在学理上厘清美国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和基本路线,把握美国教育发展的整体脉络,有利于探索美国教育研究的新思路、新视角和新方法。
本书主要介绍了澳门中华教育会的历史和变迁。全书共9章。该书分别介绍了澳门中华教育会的成立、第一个十年、抗日烽火十四年、欢庆胜利精神丰收、五星红旗下的新风尚(1950-1966)、三大事件交错的十年(1967-1976)、在祖國改革开放的十年、迎接澳门回归祖国(1988-1999)、圆了澳人的回归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