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文论研究》是作者《初盛唐诗学思想研究》(新华出版社,2000年)之后完成的有关唐代文学思想研究的第二阶段的新成果。该着作以中唐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皎然、韩愈、白居易、柳宗元、刘禹锡等五家文艺理论思想为研究对象,凡五章、22万字,涉及中唐作家、文论家对诗道、意境、创作心态、创作才能、文艺鉴赏等重要理论问题的认识。在全面
《文化间性视野中的纪伯伦研究》以现代性语境下“神圣”的失落为问题追索的起点,在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关系”视野中,重新挖掘20世纪上半叶旅美阿拉伯作家纪伯伦文学创作和生命存在中的“神圣”内涵,进而对这位享誉世界的“先知”作家的生活与文学创作展开深入系统的研究。作为一部探讨文化理论和学术问题个案的专著,《文化间
《世界华语文学的“新大陆”东干文学论纲》从东干文、俄文原始资料出发,探讨中亚东干诗歌、小说、民间故事、口歌口溜及文学批评的独特性,以新的材料、新的视野为东干文学定位。一方面,开拓了中国东干学研究的新领域,由独特的中国文化视角切入,破译了东干文学中的某些文化密码,论证了中国文化在中亚的传承与变异,丰富了世界东干学的研究内
《"三言""二拍"叙事艺术研究》主要运用叙事学分析方法,研究“三言”“二拍”的叙事艺术——看其使用了怎样的叙述语言、运用了怎样的时间处理艺术、调动了怎样的观察视角,以及叙述者是怎样或浅或深介入故事的,等等。同时,为了弥补叙事学分析自我封闭的研究局限,《"三言""二拍"叙事艺术研究》还吸取传统的文学分析方法,知人论世,结
《话语的修辞、变异及重构》主要分析了在“新时期”之初(1977-1984年)文学话语的转型与重构问题,探讨话语关系及话语格局的变异和重建。本书主要论述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和启蒙话语的不同历史述立场,探讨意识形态话语所确定的话语“规范”和“边界”问题,分
那年,我们曾一起面对希波克拉底,誓言凿凿,将毕生都投入到救死扶伤的伟大事业里去。那年,我们曾牵手在爱情面前,承诺切切,将彼此相爱永不分开。当生死变成利益的命悬一线,当生命变成金钱的奔流不息,当生活变成良心的困兽犹斗,当生存变成肉体的委曲求全,我们是否还记得当初散发着来苏水味的纯白梦想?范骏和李巧然是一对毕业于名牌医科大
现在流传的《唐诗三百首》是两百多年前选编的,受当时世风和清规所限,编目有缺憾,不是理想版本。《新编唐诗三百首赏读》是全新版本,选编注重各方面综合考虑,精中选优,以诗人生年先后为序,共选入李白等101位诗人的300首诗作,可满足当今广大读者需求。作者对每首诗都做了解释和赏析,便于读者更好地欣赏唐诗的名篇佳作。
本套丛书是专为中国儿童量身定做的一套伞方位知识图书。全套书涵盖了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各类百科知识。这一系列图书将会引领广大的巾国孩了收获*全面系统的百科知识,本从书将全面吸引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领中国孩子走向未来。
《励耘学刊(2010年总第11辑)》内容包括了:文学史专题、只愿文章中试官、一论明代通俗小说中与官相关的情节模式、蒲松龄对志怪狐狸精的扬弃、阿Q革命身份试论、30年来中国的社会与文学、——对1949-1976年中国文学的一个考察、莫言小说中的一些特别事象与景观、论司各特历史小说的叙事模式、《诗·唐风·蟋蟀》中的“蟋蟀、
白话诗人王梵志,至今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谜。野史说他生于林檎树中,多少带有些神话的色彩。而他的诗作,甚至同是宗教诗,也呈现出思想驳杂的倾向。著名学者项楚先生在通观敦煌文献中以及各种笔记小说中现存的王梵志诗的基础上,考定王诗绝非一人一时之作,在缜密详博的词义注释之后又在按语以及前言、附录中对各个王诗可能产生时代段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