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九江》是南方日报南海团队对南海区九江镇进行乡土文化调研成果集结而成的书籍,全书提炼了体现九江风土人情、历史地理文化特性的十个关键字,分别是江、围、渔、商、儒、酒、龙、侨、产、乡,形成十个篇章,集中回答“什么是九江”这一命题。十个篇章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每个篇章围绕关键字,分成概述、人物访谈、大事记三个部分,同时穿
本书是由中共遵义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一部全面反映遵义红色文化的读物,介绍了遵义重要的红色历史事件、本地革命人物故事、红色遗迹等相关红色故事内容。本书在叙述介绍红色文化故事的同时,注重历史史实的准确,规范引用了权威的资料著作,提供了大量权威的历史资料出处,方便读者按图索骥找到权威红色资料著作。本书的出版,旨在讲好遵义红色
该志书在地名、建制沿革、区划调整、政权变更等方面作适当上溯,体裁采用述、志、记、传、图、表,志为主体;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辅以纪事本末体。全书共设类目(街道、乡、镇)、分目、条目3个层次,部分条目设子目,以条目为基本单位。除大事记、总述、附录、索引、后记外,全志设29个类目、349个分目、1840个条目。志书使用语体文
这是一部志书。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簇桥街道双凤社区地处武侯区南面,东靠簇锦街道铁佛社区,西接金花桥街道江安河社区,南连簇桥街道七里社区,北邻金花桥街道陆坝社区。紧依江安河,草金路、武兴路武青南路、武青西四路穿境内,地铁3号线双凤桥站在辖区内。辖区面积2.4平方公里,全社区户籍人口1637人,流动人口13396人,实有管理
《我的家乡在新津》为地方文史图书,按古迹、文物、人物、非遗、风物、特产、景点七个板块,梳理新津的历史文化,全书配以故事传说、诗文俚语、实地考察经历,让读者了解生于斯长于斯的一方水土,记得住乡愁,留得住根脉;指引读者走进新津,了解身边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物一人,领略景色之美、城市之美、历史文化之美,油然而生热爱家乡、
本书稿是由中共广元市昭化区委宣传部和广元市昭化区作家协会组织编写的,内容主要包括《葭萌春秋》《蜀道觅踪》《人文荟萃》《千古传奇》《多彩非遗》《风光独秀》《物产丰饶》《潮涌嘉陵》八个章节,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深度挖掘昭化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这八个章节从不同角度讲述当地人物传奇故事,展现多彩民俗非遗文化,描绘大美蜀道风光等。本
本书为《荆楚文库方志编》之一种。《[光绪]黄安县志》十卷首一卷,清陈瑞澜、陶大夏修,清吴言昌、王仪吉纂,清光绪八年(1882)刻本。志分十卷首一卷,共十纲:地理、建置、学校、祀典、赋役、职官、选举、人物、艺文、杂志,卷首列序、旧序、职员、凡例、图考,卷终有跋。光绪志保留同治志所有原有书板,卷首新增是志职员名单,并增入《
江夏县志四卷,清马中骏纂修。江夏县志,明万历以前无可考。万历十九年(1591)知县颜文选延邑人郭正域始修,其志不传。清康熙十二年(1673),命直省各修通志,省檄各郡县,江夏因故,志未告成。马中骏上任后,乃集邑中绅缙,广征博采,遂成新志。分为:卷一星野、方域、沿革、山川、胜迹、城池、津梁、公署、学校、坛庙、寺观、灾祥,
本辑文史资料编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口述资料、档案等为依据,采用点面结合方式展示应城的发展历程和应城人民勇于奋斗的精神。书稿氛围“改革纪事·非公经济发展”“城乡记忆”“人物春秋·纪念援非60年”和“百姓故事”4个栏目,以概述、口述史、回忆录等形式记录应城市自新中国成立后一路走来的发展过程,一
六指街位于武汉市黄陂区,本书是六指街的第一部志书。本志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科学、系统、全面地记述六指街的历史与现状。本志书按照科学分类和现代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原则编排内容,事以类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