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聚焦泉州科技发展历程,分古代科技成就科技引领智造科技服务生活古今科技人物四篇,全面介绍泉州历史上曾经领先中国和世界的独特技艺和推动泉州当代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工艺技术,同时,扼要介绍泉州科技园区、科研院所平台、院士专家工作站和科技小院等科技创新载体,力图揭示泉州作为曾经的东方第一大港和如今跻身万亿GDP俱乐部的科技底
本书汇聚古今科技成就,中英双语介绍了中国古代科技中农业、建筑、医药、手工业、天文历法、数学和近现代航天、交通、生物科学、农业、水利工程等方面的代表性成果,旨在帮助读者用英语与外国友人畅谈中国的古今科技,对外讲好中国科技故事,凝聚科技强国力量。
本书以气候、地缘与认知变化为断代背景,将中西方不同发展阶段关于“天、地人”抽象出来的自然与技术、哲学与秩序、形式与空间结合起来,以至涵盖乾坤、旋回自洽、天地纵横、方圆默契;本书试图打通与空间哲学关联的“天”“地”“人”知识框架,打开与规划实践关联的“天”“地”“人”专业视角,提出“矩降+”空间营造的方法,应用于规划实践
技术的批判化建构
《科学的方向》是划时代的著名科学家、哲学家马克斯·普朗克具有自述性质的哲学思考。本书凭借作者卓越的结构化思维和扎实的科学素养,从不同侧面展开论述,全书既是完整一体,每个篇章也可独立阅读,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热忱的人文关怀和博大的宏观视野。本书英文原版由爱因斯坦作序,并以他与普朗克的一次“苏格拉底式的对话”作为后记。普朗克
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出生于勃艮第省的贵族家庭,从小受到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26岁入法国科学院。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总管。1753年成为法兰西学院院士。他耗费毕生心血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完成了36卷的巨著《自然史》。这部博物志综合了丰富的事实材料,反对宗教权威的臆说,用生动的语言对自
《十字路口的科学》是1931年在伦敦召开的第二届国际科学技术史大会上苏联代表团提交的论文集,它被视为科学史学的一座里程碑,马克思主义科学史的经典之作。1931年,西方世界正陷入经济大萧条时期,而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苏联派出由8位科学家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这次大会,并提交11篇文章,向西方科学家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本书结合欧洲科学传统的哲学、宗教和体制背景,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从古希腊到中世纪晚期各个方面的科学成就,竭力避免从今天的科学观点出发来理解古代成就。1992年本书初版问世后好评如潮。2007年,作者对该书做了重要修订,几乎每一页都有增补和调整,特别是扩充了关于拜占庭科学、美索不达米亚天文学、中世纪的炼金术和占星术等方面的内
科学技术史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史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智慧的传承和积累,认识科学发现和技术革新的逻辑与规律,以及它们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深刻影响,对于国家创新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BR》《科学技术史辑要》分科学史、文化遗产与技术史、生态环境与医学史和科学史理论与应用4个栏目,立足学术性、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