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作者在广西大学本科生中三年的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训练课程教学实践的产物。该书基于教学过程中的第一手资料,紧紧衔接教学实践的地气,是全校逻辑与批判性思维教学的一项探索成果。本书命名为普通逻辑学,是相对于更为复杂的数理逻辑而言的,注重体系的完整性,分别介绍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的内容,且增加大量的生动的逻辑学案
本书内容主要以传统的法国逻辑体系为基础,融入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正确定位逻辑学的对象和作用,从科学方法论出发,厘清了逻辑学和科学方法论的关系,也厘清了逻辑学与其他交叉学科等关系。本书1934年作为安徽大学教科书使用,1960年、1962年作为原华中师范学院(现华中师范大学)教科书使用,为中国哲学和逻
本书作者围绕如何保证学报质量和特色这个主题,从编辑学、逻辑学和文学角度收录实用编辑学、形式逻辑学理论方面的文章,如《加大学报编辑工作的逻辑含量》《词项在编辑工作的应用》《标注关键词的逻辑要求》《命题三论》《论关系命题的逻辑性质》《推理不是传统逻辑的主体》《论传统逻辑中的关系推理》等。
随着人工智能及认知科学等学科的兴起,传统哲学议题的概念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为了对概念进行清晰界定,调和众多理论范式之间的尖锐分歧,美国学者麦歇瑞在《消去概念》(DoingwithoutConcepts)一书中提出了概念异质性假说,主张用原型范例理论这三种概念类型的名称代替概念,并把概念从认知科学理论术语中消去。基于此,《
本书由中国逻辑学会与江苏省逻辑学会、南京大学现代逻辑与逻辑应用研究所联合主办,由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江苏省逻辑学会会长、南大逻辑所所长张建军教授担任主编,中国逻辑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哲学所逻辑与智能中心主任杜国平教授任编委会主任,海内外知名学者担任编委。集刊旨在反映国内外逻辑理论与应用前沿动态,开展深度学术评论,推动我
本书是米歇尔·梅耶的代表作,内容非常丰富。部分首先分析了西方理性主义的判断范畴的基本律则及其缺陷,然后用问题学的视野,重新阐释判断范畴的律则并将它们改造为真正的回答范畴的律则,论述从叩问到回答的真正的逻辑程序。第二部分论述叩问的基本结构、基本程序、基本特征和历史的链条,即叩问在历史中的形态及与历史的关系。
本书是当今逻辑教科书的标准范本,是清晰性与准确性的典范,它能够使学生理解、把握并应用古典三段论逻辑和更为强有力的现代符号逻辑技术。书中所选用的有关政治、哲学、科学及多领域当代论争的鲜活的论证实例,展示了许多严肃的学者和思想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对逻辑原理的应用,使逻辑学习既内容充盈又富有生活气息。
本书叙述了从先秦到五四运动前后我国逻辑思想的发展。论述了惠施、公孙龙、荀况、韩非的逻辑思想和《墨经》《吕氏春秋》《淮南子》的逻辑思想;介绍了中国古典逻辑的复兴、西方逻辑的再输入,此外,对西方的逻辑、中国的古典逻辑、印度的因明学三种逻辑系统的比较与综合研究进行了评介。
论证是一种具有说理功能的话语序列。在科学研究中,它具有演绎和归纳两种形式。在日常社会生活中,由于涉及不同的语境(包括文化传统),论证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为了满足人与人以及人与机器之间日常交流的需求,本书采用两种不同的自下而上方法——广义论证本土化研究程序和机器学习,从具体事例和文本中挖掘或习得不同语境下论证模式、论证
普通逻辑课程目标是向学生传授较为系统的普通逻辑基础知识,并指导学生进行逻辑基本训练,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利于今后的学习和教学工作。本书内容主要讲授传统形式逻辑关于概念、判断、推理、假说、论证以及逻辑思维基本规律的知识,对概念、判断、推理、假说、论证在实际运用与表达中的一些逻辑问题,也做了必要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