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文化是浙江文化的根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先秦、明代和民国初年的辉煌之后,越文化迎来新中国诞生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在为新中国七十年的文化学术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多方面贡献的同时,也不断焕发出蓬勃生机。为进一步梳理越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体认越文化研究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浙江省越
本书是一本地方志图书。聊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更加全面地挖掘、整理聊城文化资源,让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引领时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的作用,当地策划编纂了《文化聊城丛书》,《续修范县县志》是其中的一种。整理旧志的目的在于以简单的形式,让具备一般阅读水平的人能看懂,进而了解本地历史。旨在整合资源,勿忘传统,同时也是对地域文化
《求古录礼说》是清代学者金鹗的遗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该书既名《求古录礼说》,自以说礼为主,但涉猎颇为广泛。说礼诸篇广涉吉、凶、宾、军、嘉五礼,亦多有考辨宫室、寝庙、冕服等名物制度之作,该书对三代乐制、天文、古文字等都有专题研究,这些重要制度、思想的研究对于研究古文字学、考古学乃至历史学、哲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都有重要
本书深入挖掘考古学实证材料,广泛参阅历史文献,以汉代和唐宋这两个关键历史时期为切入点,细致剖析当时广西地区的对外贸易盛况与文化交流风貌。通过详实的考证与论述,力图全面复原广西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从肇起、发展、繁荣至衰落的壮阔历程。此书不仅揭示广西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更为当今广西积极响应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
本书通过对甘肃省泾川县完颜村完颜家族集体记忆的研究,探索其家族历史记忆与集体记忆的重构、当代民俗文化旅游村的建设等课题。经过多年深入的民族志调查,作者梳理了完颜家族的过去和现在、他们对金代皇族后裔身份的隐瞒与坚守、对确认其满族(女真)身份的执着与放弃,重建当代话语情境中的关陇地区完颜氏家族的集体记忆。泾川完颜村村民是完
本书从远古中国社会写起,一直写到新中国成立前。她以中华民族纵向的时间发展为主线,辅以对古今中外各主要民族的横向比较的方法,采取夹叙夹议的手法,来进行创作。全书展现了中华民族数万年源头史、万年文化史和五千多年文明史,先后论述了古中国是人类摇篮之一、中华先民有多个源头、中华先民文化的独立发展和必然统一、中华古文明领先于世界
本书是司马光奉宋英宗和宋神宗之命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事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截止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共294卷,约三百多万字,按照时间顺序记载了共16朝1362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对之后的史官创作、中国的历史编撰、文献学的发展等产
《其人如天》是薛仁明讲述《史记》历史人物的一部力作。作者围绕汉代历史中的核心人物,如刘邦、项羽、韩信、张良、萧何、曹参、陈平、樊哙等进行铺叙,或以关于上述人物的历史趣事与典故为引子展开讲述,如韩信之死、其人如天(范蠡)、项羽杀人、萧规曹随,或从对他们的性格剖析来解读,如陈平厉害在哪?、绰绰然,有余地(张良)、为君难,为
该著利用较为丰富的商会档案和报刊资料对西南边疆地区近代商会治理的历史脉络和治理机制作整体深入的探讨,用新的视角去审视这一独特区域内近代商会治理的多元样态,从国家治理、组织治理、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和精英治理等层面建构西南边疆地区近代商会的“五维”治理体系,初步探讨近代商会治理在西南边疆地区呈现的异质性,重点阐释国家、商会
《戡定新疆記》一書,系統記述並頌揚了左宗棠等收復、經營新疆之功業,主要編者為晚清重臣魏光燾。全書共八卷,前四卷爲《武功紀》,以紀事本末體記述了同治三年至光緒九年新疆自乱迄平情形;卷五爲《糧餉篇》,匯録左宗棠行軍時籌措糧餉有關奏論;卷六爲《歸地篇》,記録沙俄歸還伊犁經過;卷七《置省篇》、卷八《善後篇》則叙述了新疆建省及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