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两宋烽烟录》系列的第二卷,以宋夏百年和战为中心,系统梳理西夏从边陲小邦发展为与宋、辽鼎立强国的历程。从军事、外交、经济等多个角度,对西夏以小搏大的立国策略,以及宋、辽、西夏间的势力消长,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全景式地再现了十一世纪宋与西夏之间的和战博弈。
《春秋左传正义》三十六卷,旧题春秋左丘明撰,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 《春秋左传》又称《左传》《春秋左氏传》及《左氏春秋》,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书,亦是儒家经典《春秋》三传之一。《春秋左传》之绝大部分内容为传注《春秋》史事,在补充、说明,订正《春秋》的同时,亦有阐明其“书法”者,所记史实延及鲁悼公十
《史记学论稿》,全书十五章,是作者以其四十年来《史记》研究深厚积淀为基础,对“史记学”所作全面系统性探索,因自谦为瓦釜雷鸣,故题称“论稿”。全书对司马迁其人及《史记》其书做了全面系统的考论评说:对司马迁思想和《史记》内容做了深入的探讨与评析;对《史记》的语言成就,对《史记》问世两千多年来的流传与“史记学”的形成与发展等
本书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的史事,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包括帝王纪事、人物传记、少数民族、政治制度、社会文化等多方面,是研究西汉时期历史人文、政治典章以及民族交流的重要史料,同时,《汉书》开创了断代史的叙史方法,以“实录”精神为人物做传,语言平实生动,是传记文学中的典范,在史学史和文学史上都具
作者集多年深入研究之成果,从历史的视野、理论的高度、现实实践的层面,多维度论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问题。全书共分八讲,从中华民族整体视角出发,深入阐述和分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内涵、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古代各个时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中国历史文化认同的深远传统等主题内容,揭示了统一是中华民族
本书分为向象雄走去、从象雄走来、说不尽的古格、古道话沧桑、走在探寻的路上五部分,讲述了神山冈仁波齐、圣湖玛旁雍错、象雄的故事和传说、古老岩画中透露出的象雄人的生活场景、象雄人的精神家园苯教、象雄王国的都城穹窿银城、传奇王朝古格的兴衰、古格王朝留下的艺术殿堂、大唐-吐蕃-天竺古道、大唐刻石与王玄策,以及象雄的政体及其疆域
本书所谓的人文色彩,是指与自然色彩对称的人为利用、制造并规范使用的文化色彩、军事色彩、政治色彩、城市色彩等等,包括人对自然色彩的感知。现以宋朝为例,试聚焦这一重要视点,用视觉探寻、感受社会生活,用色彩打开宋朝,解析宋代的色彩语言,以色彩的方式回到现场,重新审视宋朝。宋代是色彩史上最关键的时期。所以,系统深入地研究宋代色
逻辑清晰,深入浅出,可读性强。作者把事、史、论进行了很好的结合,将严肃的党史国史问题阐述得通俗易懂,是一部关于党史国史的学术普及佳作。 作者罗平汉教授是我国著名党史专家,在业界享有较高声誉。
本书以古籍史料、地方志书、民间文献为基础,结合实地调查、口述访谈等,对京杭大运河聊城段地名文化、地名遗产现状及其遗产价值进行梳理与分析,同时探讨大运河地名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的具体路径与方法。在研究资料上,全面搜集整理各类文献中所涉大运河聊城段地名资料;在研究方法上,利用文化地理学的方法,同时结合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金代货币制度与货币政策研究》,项目编号19XZS005。金代货币制度与货币政策是中国古代货币制度与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环节。本书分上、下编共十章,上编聚焦货币制度与政策,讨论了金代货币,货币制度,货币政策的发展、演变、影响,并对货币政策进行评析;下编着力于拓展研究,对限钱法和金代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