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图像学是一门新时代的新学问。“文学与图像的关系”是包括文学理论在内的整个文学、文化和知识界普遍关注的话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文学图像学”提倡文图并重,不同于单纯的文字文本的考察,从文学直视图像,或从图像反观文学;主张从文学研究的本位立场,以图像研究为重点,以图文关系研究为核心,并围绕文学图像的生产、呈现、消费、传
作为全国性的诗歌理论辑刊,《诗探索》2024年第3辑一如既往,从新诗理论建设与诗人诗作研究两个系列展开。在诗歌理论研究系列中,设置了”新诗史研究”、”新诗理论著作述评”、”外国诗论译丛”等栏目。在诗人诗作研究系列中,设立了”关于张枣”、”结识一位诗人”、”侯存丰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选辑”、”姿态与尺度”等栏目。在这些栏目
这部经典著作揭示了现代诗歌超个人、超国家、超越数十年时间的征候。现代指的是自波德莱尔以来的一整个时期,结构指的是一种有机构造,是诗歌创作中的一种具有典型性的共同之处。胡戈·弗里德里希的批评意识、充满智慧的想象以及分析性的语言力量,是风格研究和作品阐释领域内的典范。
《破格》《不负责任的自我》和《小说机杼》的出版,使詹姆斯·伍德成为同时代批评家中的翘楚,继之而来的《私货》则证明,他不仅是犀利批判当代小说的冷面判官,也是一位善于发掘小说优点的欣赏者。通过这25篇热情而闪耀的批评文章,作者不仅覆盖了诸如哈代、托尔斯泰、莱蒙托夫、埃德蒙·威尔逊这样的经典作家,
本书从生态符号学视角研究现代自然文学的意义范式,根据生态符号学的意义论,按照人认识自然、解释自然的方式,以及“人”介入“自然”的程度,尝试把现代自然文学作品分为不同的自然描写类型,如自然风景描写、“地方性”风景描写、文化风景描写和“混合性自然”描写,研究这四种不同类型自然描写中的自然形态、符号过程和文本修辞等特点。本书
本书对诸如现代主义、现代派、现代性、现代化等概念进行正本清源的梳理和辨析,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性质、特征、根源、意义及局限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讨,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思想根源着力展开论述,希望以此为切入点触摸并把握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精髓和要害。并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诸流派,如象征主义、意象派、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
本书为第一师阿拉尔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的晨读与午读诵读提供了丰富的优秀的古今中外诗词、散文。全书共摘选170首诗词、散文,分为上部分和下部分,上部分为古典诗文,共计100篇,摘选了《诗经》《汉乐府》《古诗十九首》中广为流传的篇章,及曹操、陶渊明、王勃、王维、王之涣、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李商隐、李煜等古代著名诗词人的
本书精选了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日本诗人小池昌代、法国诗人伊冯·勒芒、俄罗斯诗人奧尔嘉·谢达科娃以及中国诗人陈先发、吕德安、姜涛等海内外十七位著名诗人近二百首诗歌代表作,每首诗均以中英双语的形式呈现,译文均直接译自原文。本诗集展现了不同文化体系跨越各自母语的边界,所呈现的不同的诗歌图景,有助于推进诗歌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互
这本外国诗歌精选当下外国文学视野中对我们有深刻影响和共鸣的名家里尔克、佩索阿,叶芝、鲁米、谷川俊太郎、茨木则子,最果夕日等作者的诗歌,主题围绕自我与生活,记录日常的治愈诗。这些诗歌试图记录美好瞬间或浪漫奇遇,讲述人生的“恋恋风尘,给予你我能量,让我们一次次回到自己再出发!“我在废墟中寻寻觅觅我努力找寻着真正的自己我的人
书稿为“第一次遇见”系列之一种。“第一次遇见”系列旨在于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背景下,打造一套融通中外文明、沟通中外文化的面向青少年和大众读者的普及读物。梳理日常经验和知识积累中不可或缺的知识点,刷新读者对重要知识点的认知,带给读者耳目一新的发现和惊奇。《第一次遇见莎士比亚》书稿分正文和附录两部分。正文前三章讲述莎士比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