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学术专著。畲族传统文化是畲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和传承畲族传统文化,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作者深入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从教育学、民族学、人类学等学科视角,重点探究家庭场域、社区场域和学校场域畲族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实践逻辑和现实
澜沧县境内居住着20多个少数民族,傣族是8个世居少数民族之一。据史料记载,自公元898年第一批傣族进入澜沧,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澜沧傣族》一书记录了澜沧县境内傣族的社会、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基本情况,是研究澜沧境内傣族的历史、民间文化、民间习俗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反映了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在澜沧县民族工作中贯
《吐蕃文化史料集萃》全书正文分为传世文献篇、敦煌文献篇、碑铭墓铭篇3大部分,书末有附录(吐蕃时期敦煌汉文文书编年及相关题记)。其中,传世文献篇收录《旧唐书·吐蕃传》《新唐书·吐蕃传》《吐蕃王统》《致吐蕃臣民与僧众书》等汉藏文传世史料;敦煌文献篇收录汉藏文文献27种、32个卷号,包括对古藏文编年史、藏译儒家经典、医学历算
文献中记载的东周西戎应是一个复杂的族群,它主要由两支不同的人群所构成,一支为西北地区土著族群,一支为北方草原地带南下人群,这两群人所使用的文化构成了东周西戎文化的主体,并决定了东周西戎考古学文化面貌的多样性。由欧亚草原文化、中原文化和土著文化共同构成的东周西戎考古学文化,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基因。在500年中,东周西戎人
本书内容包括:五凉时期的吐谷浑;南北朝时期的吐谷浑与凉州;隋唐时期在河西的吐谷浑;西北吐谷浑古道;吐谷浑政权经略与文化影响;吐谷浑历史文化遗存;人物春秋。
傈僳族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大家庭中的一员,本书是”云南史话·世居少数民族系列”丛书之一,以科普读本的形式,介绍了云南傈僳族名称的由来,追溯了从远古开始,直到近现代时期云南傈僳族的发展变化,总结了云南傈僳族发展情况,记录了傈僳族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与文化魅力,详尽描绘了傈僳族概况综述、历史沿革、重大历史事件、地方特色文化、自然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民族地区价值观建设为研究对象,以价值观与生活实践的关系为主线,以广西都安县为例对民族地区价值观的历史演变进行了梳理,从经济价值观、政治价值观、文化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四个方面概括出民族地区传统价值观的主要特点,探讨了民族地区价值观的传承机制,用社会调查的方法对民族地区价值观开展实证研究,在掌
云南影像民族志是指未经虚构,直接反映云南真实的民族社会历史和民族文化为主要表现内容的相关动态影像、纪录电影、纪录片等,但不包含以云南文化为题材创作的故事片、动画片等虚构式影片和历史文献纪录片等。本书研究的对象是自19世纪以来至今产生的云南影像民族志,影片内容展现云南社会和民族文化现象,但影片的创作和实践主体不局限于云南
本书对画册进行了认真稽考,并精校细勘、详注铨释,用语体文作平白明易、通俗易懂的表述。上篇结合画册的22幅彩图进行诠释,下篇则对各种人(68种)的文字简介做简要考释。《云南种人图说》手绘本为清代稿本,现藏于云南大学图书馆。画册前录康熙五十八年《山川考谕》代序,抄录时间为清光绪十八年(1892),估计此画册完成于此时或之前
本书以生态资源为基底,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对生态资源维护为具体导向,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对生态资源维护的价值问题展开论述。介绍了“文化生态共同体”的形成,文化与生态资源,引导读者对生态资源有基本的了解。详细论述了民族传统文化与生态资源维护,当代生态资源利用与生态退化,主要包括系统农业的整体性、粪肥农牧业的循环性、厕所革命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