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德学刊》以研究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宗旨,常设的栏目包括:儒释道综合研究;中华语言文字研究;珍稀文献整理与研究;传统智慧与现代管理研究;中国文化遗产研究;价值观与道德建设研究;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综述、重要学术对话、书评等。
《瓯风》文丛是一套集中呈现温州各个历史时期人文社科和社会经济的连续性读物,在历史的垂直向度上,收罗史料、钩沉拾遗,兼以亲历者叙,彰显温州独特的文化。 本书为《瓯风》第二十五集,以六大板块支撑全书。特稿两篇,其一以一张《一九四七年春季木展合影》照片为引,详叙了上世纪中叶部分青年学者为振兴中国传统木刻技艺而做的努力和贡献,
本书是四川师范大学中华传统文化学院、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主办,由四川省内国学专家组成编委会,搜罗内地及港澳台及海外优秀学者关于国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所形成的系列丛书。其内容涵盖历史、地理、社会等多个领域,综合运用社会学、人类学、考古学、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力图展现国学在新时期的发展全貌。该系列图书得到四川师范大学专家及
散文集。《容忍与自由——胡适演讲录》精选三十五篇胡适先生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著名、代表性的演讲,覆盖了读书方法、人生哲理、自由精神等多个维度,不仅展现了胡适先生渊博的学识和深邃的洞察力,也反映了他对时代变迁的敏锐感知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切关怀。尽管书中的某些表述和文字已经不适应今天的社会状况,但这正是时代变迁的真实写照,
本书内容包括:西周史,中国古代理念的开始、我者与他者,中国历史上的内外分际、水击三千,中国社会与文化的整合、形塑中国,春秋、战国间的文化聚合、熔铸华夏,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质、汉代农业,天下帝国经济与政治体系的生成。
本书为巴赫金著作总集第六卷。本卷收入《俄国文学史讲座笔记》。讲座笔记随处可见一个有思想的文艺学家的渊博与卓识,还涉及许多被当时的教材和主流学界所蔑视、否定甚至抛弃的俄国现代派诗人和作家。图书虽以俄国文学史为主题,但其思想适用的范围已经越出了文学的界限跨越到哲学、美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还将俄国文学史置身于世界文学的语境
本卷收入《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巴赫金访谈录》等作品,全面展现了巴赫金关于复调小说的研究和理论。巴赫金探究了作者同主人公在复调小说中的互动关系,在小说话语层面上扩充了对话的分析阐释,系统地界定了对话的形式和类型,从而翔实地论证了作品的复调性质,深入发掘了陀氏小说与欧洲文学体裁传统之间的历史渊源,提出了超语言学的概念
本文集为世界知名的苏联文艺学家、文艺理论家、批评家米哈伊尔·巴赫金的作品集,共八卷。文集附卷收入署名为梅德维杰夫和沃洛申诺夫等的部分作品,两人为巴赫金的朋友、学术研究伙伴,被称作巴赫金小组,其著作反映出巴赫金等人的基本观点和立场,与巴赫金早期的思想一脉相承。本书为附卷一,收入其《文艺学中的形式方法》《学术
本卷收入拉伯雷的创作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巴赫金与友人书简及世界文学研究所学术会议速记等内容,集中探讨了狂欢理论和民间诙谐文化问题。巴赫金既考察了拉伯雷小说的社会历史、文化渊源及其历史功能,又深入到作品内部结构的诗学研究,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的、整体的研究。本卷以深邃独特的视角,向读者阐释了巴赫金
本卷收入《论人文科学的哲学基础》《言语体裁问题》《文本问题》《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的复调性》等二十余篇文章及笔记。图书围绕言语体裁问题、文本问题、人文科学方法论等方面展开讨论,主要呈现了巴赫金对于文学、哲学及美学问题的诸多思考。在阐发自己的文学史和文学理论见解的过程中,巴赫金探讨了拉伯雷、果戈里、福楼拜、莎士比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