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生产经营,不论像执竿入城这种简单的劳动,还是造飞机、汽车、轮船、计算机、航天器的复杂劳动;不论个体的体力劳作,还是跨国公司的系统经营,都会遇到类似“城门”的阻挡,都要想方设法通过阻挡,才能前进。那位执长竿者只知竖执横执,故不可入城门,而那位老父以其丰富阅历或是戏弄出的主意,虽可人城,却使长
这是一部系统研究中国经济特区30年来伟大历程的学术著作。它对中国现代化的特殊道路、中国经济特区的成功因素、中国经济特区的历史性贡献、中国经济特区的基本经验以及中国经济的新鲜使命等一系列问题给予了理论上的阐释与说明。主要观点是中国经济特区的基本经验有两条:从现实形态来分析,是选择、引进并坚持了改革的市场经济取向;从深层动
本教材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专业特质的国际经济合作人才为目的,以内容上达到“新”、“实”和“深”为目标,注意知识点的稳定性与前瞻性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后自学相结合、知识传授与思维培养相结合,以建立和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专业能力和专业思想。首先,本教材的新颖性体现在内容新、体例新。教材传承并发展了国际经济合作体系,包含了2
笔者之所以对亚太经济史感兴趣是受如下几个因素的影响:在美国西东大学(SetonHallUniversity)学习期间(1986-1988),发现美国学术界对亚太经济史十分重视,西东大学亚洲系的学者们除了研究东亚的历史与文化之外,还探讨东亚的经济,该系专门开设了关于东亚市场的课程;尤其是我国政府在改革开放10年后,以经济
《未来三十年的中国经济》对过去三十年的发展模式和经验教训进行深入了的总结,从长期的视角探讨了当前中国经济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转型和瓶颈问题,并预见全球经济中的长期趋势所带来的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梳理出中国经济今后三十年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是我们所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
《工业化加速进程中的乡镇发展》全面考察了山东省惠民县孙武镇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包括:(1)农业发展状况,重点对中央热,地方冷的问题进行了分析;(2)乡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状况,重点对地方招商引资和城建热的现象进行了分析;(3)居民就业、收入与生活状况,重点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民生活水平提高问题进行了思考;(4)人口与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10年是中国经济特区创办30周年。相隔有岁,但特区之建立与改革开放之推行有如孪生弟兄,相继着力,共推中国走向现代文明。若言中国新一轮现代化自改革开放始,其坚实之第一步,则从建立经济特区起。
《迈向全面小康:新的10年》是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9年度重大课题《“十二五”规划预研究:我国中长期经济增长与结构变动趋势分析》之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内容涉及“十二五”至2020年我国经济增长、结构调整、技术进步、改革开放、社会发展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我国现代化正处于重要关口。下一个10年仍是发展的黄金期,面临的
本书全面介绍了北京市社会建设方面的最新成就。北京市经济建设成就突出,GDP突破1万美元之后社会问题变得日益突出,社会的现代化是不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自然地实现的,没有高度自觉地开展社会建设的历史过程就不可能完成真正的全面现代化。实践证明,社会的现代化应该包括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北京的社会建设具有
本书以抗战时期《新经济》半月刊作者群体为切入点,结合《独立评论》、《大公报》汉口版和重庆版、《经济建设季刊》等资料,对知识界关于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论争作了系统梳理。本书内容以抗战时期为重点,上承20世纪20年代后关于以农立国与以工立国论争,后启抗战胜利后中国经济重建的政策设计,主要包括:《新经济》半月刊创办缘起及其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