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上,实行了宏观调控的先东后西、先南后北、先沿海后内地的逐步推进,层次分明、章法有序。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前半段,农村产业化领域率先出现了著名的三大模式,这就是苏南自上而下的乡镇企业模式、温州自发成长的民营经济模式、珠三角前店后厂的外向经济模式。这些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增长报告:克服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在于转变发展方式(2011)》包括了中等收入陷阱与转变发展方式、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比较、GDP的作用和局限性、中等收入陷阱与体制创新、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外向型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住宅市场化改革、阔大内需与消费增长、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形势、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发展。
《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09)》主要内容包括全省发展概况、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县域经济发展、重大专项工作等。
2008年——改革开放30周年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2010年——“十一五”规划顺利完成厉以宁先生自选2008~2010年间最新研究成果编成本论文集,共计32篇,《厉以宁论文选(2008-2010)》包括发表的论文和公开演讲。内容涉及城乡二元体制改革、林权制度改革、民营企业发展、资本市场发展、国际金融
《均衡与非均衡:中国宏观经济与转轨经济问题探索》内容主要包括:非均衡经济理论研究及其在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应用;中国经济转轨与国有企业问题;在全球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我国宏观经济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宏观经济的增长与波动;居民消费、储蓄和房地产市场波动;就业、失业问题与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创新、教育与知识经济对于中国经济
《四川天然气开发对贫困地区经济带动研究:基于N贫困地区天然气开发为例》内容主要包括导论、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理论意义、现实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与框架、研究重点与难点、研究的理论基础、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发展内涵、影响因素及途径、区域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贫困与反贫困理论、贫困及贫困地区、衡量贫困指标体系等等。
《中国经济学年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组织编写,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主任陈佳贵担任主编。其主要宗旨是面向全国,反映国内经济学在上一年度中的主要动态和研究进展。《中国经济学年鉴》是一部兼具资料性和研究性的大型学术年刊,在编选上突出学术性、前沿性、权威性和代表性。自2008年创刊以来,《中国经济学年鉴》已经出版了两卷
本报告的章节设计、说明和引言的写作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张宇燕所长承担,第一、二、三章由黄薇博士完成,第四和第五章出自徐秀军博士之手,卢瑾博士写作第六章,谢来辉博士贡献了第六章中有关气候变化方面的讨论文字,张宇燕所长与黄薇博士合作完成第七章。黄薇博士对报告全文进行了统稿和修改,徐秀军博士与卢瑾博士也参与了
《博鳌亚洲论坛研究院亚洲竞争力2011年度报告》主要内容为世界经济重心东移,是当前正在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亚洲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逐渐增强,已经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主要决定一个经济体实力的是经济发展的增量而不是存量,决定一个经济体竞争力的是其基本细胞——企业的竞争力。许多有识之士早
《博鳌亚洲论坛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2011年度报告》内容简介:亚洲增长模式曾被认为是严重依靠外部需求拉动的。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外部需求的急剧下降曾引发人们普遍的悲观看法,认为亚洲经济的未来发展将难以为继。然而,亚洲通过多方努力正在快速摆脱危机,尽力将发达国家传导出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财政刺激计划、宽松的货币政策等一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