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上,实行了宏观调控的先东后西、先南后北、先沿海后内地的逐步推进,层次分明、章法有序。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前半段,农村产业化领域率先出现了著名的三大模式,这就是苏南自上而下的乡镇企业模式、温州自发成长的民营经济模式、珠三角前店后厂的外向经济模式。这些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道路--中国经济学家的思考与探索》就是以《中国经济学人》2010年所发表的文章为主体,按照若干重要主题进行精选,而编辑成书的。可以说,《中国道路--中国经济学家的思考与探索》代表了中国顶级经济学家近年来对中国经济问题的重要研究成果和主要观点,从多角度透视了中国经济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这些经济学家有的在中国最高学术研
美国目前面临的经济危机是继大萧条以来全球经历的最严重的一次。虽然任何两次危机都不会一模一样,但是我们可以从过去的成败中汲取经验教训。作为罗纳德·里根的国内政策顾问,布鲁斯·巴特利特是里经济学,即保守派坚持了几十年之久的供给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如今,这位当初持独特经济观点的人改变了立场,并带来一个及时的新计划。巴特利特摒
世界经济格局正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中国经济正面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契机。如何把握大变局中的大趋势、应对大调整中的大挑战、抓住大变革中的大机遇;如何顺应科学发展的时代要求、承担经济转型的历史使命、破解瓶颈制约的现实难题,成为站在新起点上的中国经济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针对中央高度关注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rd
《后发展地区经济市场化模式创新研究》在对国内外关于经济市场化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进行认真梳理的基础上.在对后发展地区经济市场化进程中的比较优势和制约因素进行客观分析的前提下,借鉴亚洲“四小龙”推进经济市场化的经验教训,建构了“政府主导下的以中小企业集群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主体的后发展地区经济市场化模式
安晓云、罗恢远、杨荣等编著的《广东经济市场化进程二元性与社会和谐发展研究》一分为二地分析了多层面二元性非均衡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双重性作用。提出多层面二元性不均衡是广东省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中极为突出的重大问题,它不同于传统经济学所研究的一般非均衡现象,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其形成更多是缘于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宏观阶段非均衡发展
《中国经济增长报告:克服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在于转变发展方式(2011)》包括了中等收入陷阱与转变发展方式、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比较、GDP的作用和局限性、中等收入陷阱与体制创新、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外向型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住宅市场化改革、阔大内需与消费增长、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形势、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发展。
《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09)》主要内容包括全省发展概况、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县域经济发展、重大专项工作等。
《均衡与非均衡:中国宏观经济与转轨经济问题探索》内容主要包括:非均衡经济理论研究及其在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应用;中国经济转轨与国有企业问题;在全球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我国宏观经济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宏观经济的增长与波动;居民消费、储蓄和房地产市场波动;就业、失业问题与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创新、教育与知识经济对于中国经济
《博鳌亚洲论坛研究院亚洲竞争力2011年度报告》主要内容为世界经济重心东移,是当前正在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亚洲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逐渐增强,已经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主要决定一个经济体实力的是经济发展的增量而不是存量,决定一个经济体竞争力的是其基本细胞——企业的竞争力。许多有识之士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