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中西方在建筑或建筑史方面皆有着不同的起源与发展过程,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至今,东西方之间在建筑的发展与后续的史实记录方面有了明显的差别,这差别与时代背景(国事、战争)息息相关。西方从19世纪开始至今,建筑仍然持续地顺畅发展,而中国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因政治与军事原因,建筑的发展与记录出现了停顿
本书是作者在多年从事古建筑研究、设计、施工的技术积累和总结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的表达方法总结我国古代传统木作营造技术的一部著作。全书主要内容包括:传统木构建筑的种类、构造、权衡尺度、设计方法、传统工艺技术和营造施工技术、明清木构建筑的区别、仿木构建筑的设计与施工等等。在内容的编排上,本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首先介绍古建
本书融合了建筑、地理、旅游、文化、美学、民俗等多学科,以综合的视角,研究中国古建筑的游览与审美,体现了文化研究服务大众的特点,是文化旅游研究的重要成果。
《外国古代园林史》依高等学校教学需要而编著,主要面对风景园林、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科,也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和更广泛读者参考。以一些特定国家和地区作为一般园林发展的代表,本书力求结合简明的社会历史梗概来介绍外国园林文化与艺术。为了学生的需要,本书在描述园林史实的同时加入了一些基本的艺术分析,以激励对历史上各种园林特征的更深入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实验及实训指导》主要内容包括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建筑环境学、暖通空调、冷热源工程、燃气供应等各项实验和测试技术及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工程实训等。
《康乾期中西建筑文化交融》把握中国17~18世纪的宏观背景,首次从双向的角度关注中西建筑关系,挖掘和梳理了康乾期这200年间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的主要线索,廓清了相关史实,探索了这一时期建筑文化交流的理论框架。内容包括背景、西学东渐的中国建筑、中学西传的西方建筑三篇,从已有研究中忽略或遗漏问题入手,进行分析研究,丰富了该领
本书收录了中国46位优秀的青年建筑师的66个项目及30篇建筑理论文章。独到的设计理论思想以及在其理论指导下的建筑设计作品清晰地记录了他们的设计历程,留下了这个时代属于他们的印记。同时,我们也希望此书能够为中国的建筑师搭建一个展现自我和学习交流的平台,激励他们创作出更多纯粹、优秀的建筑作品。
关注古埃及吸引人的历史和文化遗址,图文的组合让您轻松地研究他们的,考古遗址和艺术作品,让古埃及美丽清晰地呈现于您的面前。本书通过600多张彩色插图,60张左右的地图、布局图和平面设计,以及一张包含75个图案的综合年历表,来表现信息的独特深度。全面而翔实的附录快速清晰地描述了从亚历山大到阿布辛贝的信息。
威尼斯城——被当地人昵称为“希罗尼西玛”,意思是最为宁静的城市——长久以来,这里一直是游客们的梦幻世界,圣马可广场和宏伟的大厦富丽堂皇地排列在大运河的两岸,提香、丁特列托和提埃坡罗的艺术珍宝无不散发出令人难以忘怀的魅力。
本书是继2009年《中山纪念建筑》、2010年《抗战纪念建筑》出版后推出的又一新作,被列为国家新闻出版署“十二五”重点选题和中宣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重点图书。书中重点研究了武汉、南京、广州、长沙四座城市最具代表性的辛亥建筑遗存,并收录了全国各地数百余处同时期建筑遗存的历史照片、设计图纸、最新摄影图片、相关历史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