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发展报告(2022)》是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编写的,是马克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发展的第八个年度报告。该报告从2022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专论和研究进展,以及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七个二级学科学术发展,论述了2022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发展情况。
本书是一部研究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思想中国化的学术专著。本书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紧密结合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特征、新趋势、新要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全面地梳理与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思想中国化的
《马克思主义和人文科学》是吕西安·戈德曼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在他写完本书的序言后,他便与世长辞了。在《马克思主义和人文科学》中,作为“那个年代最敏锐、最有智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戈德曼一如既往地探讨了他所热衷的主题:在剧烈变化的人文科学学科与思潮面前,马克思主义该如何与时俱进,与具体的时代背景和形势相结合。借由马克思、卢
本书是由连载在杂志《经济》上的六篇论文编辑而成的,旨在探究《资本论》的形成史。在这次研究中,作者对一直以来想要解决的课题,即追溯从起初的《1857—1858年手稿》发展到《资本论》三卷的构成过程及其理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概括地说,著述结构的这一进展成就了这样一个结局,最初本应该在“资本一般”的框架下展开的“资本的生产
本书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世界传播通考”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旨在考证《法兰西内战》法文版龙格译本在世界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的作用,目前国内外的考证研究有哪些成果和不足,考证研究的意义以及思路方法等。本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原版通释,主要介绍《法兰西内战》原著的写作背景、基本内容和出版传播情况,第二部分为译本考释,主要介绍
陈桂香,博士,毕业于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现就职于北京市委党校二分校。人民主体思想作为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这一思想以根本价值理念的形式贯穿于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的全过程,指引着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形成、确立和发展。基于此,本书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对他们
本书对“劳动现代性”概念进行了尝试性的定义,从劳动的构成要素、社会关系和产品形式等方面分析了劳动现代性的结构,从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环节分析了劳动现代性的过程。同时,探讨了劳动现代性的资本逻辑。最后,论证了马克思劳动现代性思想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本书立足于《资本论》及其手稿,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视域中,突出真正的正义是生产正义而不是分配正义或权利正义,只有彻底变革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才能实现实质正义。马克思正义理论具有反思和批判资本主义的明确立场,为透视和解决当代诸多社会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研究马克思的正义理论,有助于澄清当代自由主义者和分析马克思主义者对
本书立足于实践唯物主义视角,探讨了马克思历史规律观与整个唯物史观理论体系的关系,论证了马克思历史规律观在唯物史观中的基础性地位,概述了马克思关于历史规律的存在方式、主要特征、把握方式以及历史规律的实现机制等基本内容,阐释了理解历史规律与人的能动性活动关系的实践思路,并对马克思之后关于历史规律的争论进行了简单评述。
本书共分六章:第一章先明确自我革命研究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相关理论,明晰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以及与自我革命研究的内在联系,确定马克思主义人学可以为自我革命研究提供相关理论依据、理论借鉴与现实依据;第二章明晰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自我革命的一般规定,论述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自我革命的科学内涵、构成要素、主要特征、价值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