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牢笼》是詹姆逊较早的一部专著,七十年代初,美国的思想界和学术界对俄国形式主义和法国结构主义都还比较陌生。詹姆逊认为,英美哲学忽视了欧陆哲学在语言学方向上的新思考,因而也就失去了考察和分析问题的新视角与新方法。强调意义抑或强调语言?诉诸逻辑学说还是诉诸语言学?这两项关键性的重大的选择构成了当今英国哲学和欧陆哲学之
本书是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经典学术专著。确立了詹姆逊在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领域的重要地位。在书中詹姆逊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主要理论家——阿多诺、本雅明、马尔库塞、布洛赫、卢卡契、萨特等人的理论进行了评述。詹姆逊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强大生命力来源于辩证思维方式.他反对孤立地观察事物,认为世间万物都以一定的形式相互关联,
本书分上下两册,上册介绍欧美文学中的上古、中古和近代文学;下册介绍欧美文学中的现当代文学及亚非文学。各章安排点面结合,详略适当,既便于读者全面了解外国文学史发展的脉络,又有利于读者深入把握重点作家和作品。
本书为复旦百年经典文库系列丛书之杨烈文集,该书收录杨烈先生的代表性著作《世界文学史话》,因篇幅原因,删减了古代中国文学、中世中国文学及近代中国文学部分,但在目录部分仍保留了篇目名称。杨先生认为世界文化是一个整体,国别之间、民族之间的文化与文化互相影响、互有关系,甚至同出一源,所以该书从古代、中世及近代三个时期,按国别文
剑桥的世界文学史系列丛书是分国别的文学史,各国的分期各不相同,我们的分期是比较常规的,即分为:古希腊罗马文学;中世纪文学;文艺复兴文学;17世纪文学;18世纪文学;19世纪文学;20世纪文学。本书我们增加了21世纪文学和东方文学两部分。 《剑桥艺术史》指出,公元前8世纪出现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两部荷马史诗把特
《论解构:结构主义之后的理论和批评》是对解构主义的经典性分析之作。作者将解构主义置于更大的哲学层面上,侧重于对欧陆解构哲学的来龙去脉进行梳理,对结构主义之后的理论和批评进行整合归纳,并就德里达在学理层面上对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理念所作的解构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本书在解构哲学和解构批评不失其思辨魅力的今天,可继续发挥传道
《后殖民理论:语境、实践与政治》是20世纪90年代后殖民研究风生水起、横扫英美学界并反哺亚非拉学界之际有代表性的后殖民理论研究成果之一。我们可将它作为阿基米德支点,宏观加深对后殖民理论的批评认知,有效澄清后殖民研究涉及的问题、对象、学科和方法,并且了解把握后殖民研究内在的分歧、争议、争论以及边界的商榷,是对该领域一次全
本书聚焦1949—1966年这一时段,考察政界与学界对于外国文学经典、中国现代文学与古代文学经典的批评观念。由于政治的干预,文学批评的许多案例留下了沉痛的教训;文学批评主体勉为其难地适应当时的“经典”尺度,在作品阐释中体现了尴尬和犹疑。本书并非一本体例上大而全的教科书式的文学批评史,而是通过文学经典批评的追踪来叙述文学
本书收录了薇依绎读古希腊经典的所有完整篇目,以及薇依的所有诗歌作品。通过阅读《伊利亚特》、《普罗米修斯》、《会饮》、《安提戈涅》等名篇,薇依以独特的睿哲引领我们重新接近那些耳熟能详的古希腊诗人,以既古老又新颖的姿态探寻基督精神与希腊精神的承袭,使我们看到,当下人类的困境恰恰扎根于现代人文精神对古典精神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