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号是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圆满完成了星地量子纠缠分发实验等三大科学实验任务。本书从墨子号的视角讲述了一次搭载火箭升空完成科学实验任务的完整经过,并介绍了墨子号的设计制造、三大实验任务以及科学成就。
2017年11月,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双星首次发射。不到3年时间,中国北斗就比原定计划提前半年成功实现全球组网。本书根据通信卫星发展需求,结合目前国产元器件的实际情况以及示范应用要求,提出了“始于元器件、终于元器件”的指导思想,根据型号的具体特点,制定了“四个相融”的技术工作流程,行成了广泛的“四个层次”的试验矩阵和试验项
本书系统总结和梳理了优化设计体系各个环节面临的基础科学问题、关键技术以及实际工程应用的需求,介绍了飞行器气动外形数值优化体系的基本要素、飞行器气动外形多目标/多学科优化、飞行器气动不确定性分析与稳健设计优化,并重点介绍了基于伴随方程体系的气动综合优化。为从事飞行器气动综合设计与优化工作的研究人员提供了理论研究和工程实际
半实物仿真作为系统仿真技术的重要形式,具有无破坏性、可重复、安全、经济、可控等优点,可以达到节省研制经费、缩短研制周期、提高研制质量的目的,是制导控制系统研制过程中的重要检验步骤和评估手段,已经贯穿于制导控制系统研制的全寿命周期。本书围绕制导控制系统半实物仿真的任务需求,按照半实物仿真系统的工程研制过程进行内容展开。本
高超声速飞行器及其运用
本书对进入产品生产阶段的生产基线全过程控制、检验管理、生产过程数据管理、外协管理等主要生产阶段产品保证活动进行了论述,并给出了具体方法、工具和案例。同时,面向未来航天强国建设和中国制造2025的要求,提出了生产阶段产品保证理论框架,并在风险量化与控制、生产系统工程与复杂系统等理论的支持下,对发展生产阶段产品保证的研究与
"太空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智能航天时代逐渐拉开帷幕。本书面向天基系统体系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需求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空间领域应用的广阔前景,通过航天器+人工智能的技术手段,广泛提升空间信息获取、数据传输保障、多域终端协同等航天应用的智能化水平,为构建国家空间信息基座提供参考技术途径。 本书从空间人工智能及在
民用水面飞行器水面载荷预计与验证指南
本书主要介绍了信息融合的在轨平台剩余寿命预测技术及应用研究,包括在轨平台剩余寿命预测的研究现状、在轨平台可靠性信息的预处理、基于性能退化数据的在轨平台单机剩余寿命预测以及在轨平台剩余寿命预测软件系统开发等。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以民用消费级无人机为代表的低空小型无人飞行器探测和反制技术背景、系统功能及其应用,主要从探测技术和反制技术对反无人机系统进行分析。详细论述了低空小型无人飞行器探测和反制系统硬件组成,其中探测技术主要包括雷达探测、无线电侦测和监视识别(光电摄像),无人飞行器反制技术包括电磁干扰、无人机通讯协议破解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