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学者袁行霈的文章精选集。书中文章大致分为四类:其一,文学史随笔、中国文学史的理论思考;其二,中华文化、文明与世界文化、文明的关系;其三,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意象、音乐美,以及诗歌的鉴赏等问题;其四,袁行霈答记者问,包括作者对文学、文化、文明的综合性思考,作者的治学理念和治学精神等。本书有助
这是一部郑渊洁演讲集。郑渊洁的演讲和他的文学作品一样备受欢迎,曾经应邀在国内外演讲近千场,他的演讲没有说教和套话,全部通过故事叙述方式完成,听众从头笑到尾,寓教于乐。本书收录了郑渊洁数百篇演讲中的三十七篇,概括了郑渊洁四十年写作生涯,堪称演讲体传记。内容涵盖他的人生智慧、思维方式、价值观、教育理念、健康习惯,得以窥见
本书是对东南大学建校120周年的献礼和学校开展人文教育的成果,基于东南大学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工作20余年来的深厚基础,经过精挑细选,收录了曾在东南大学人文讲坛上演讲的费孝通、金耀基、许倬云、叶嘉莹、冯骥才、陈鼓应、余光中等名家大师的精彩演讲实录,内容分文化、教育、哲学、艺术、历史、人生、文学等部分。全书可读性强,又有相当
本集刊立足国之大者,聚焦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研究,对我省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主要设计栏目:1.经济研究。主要围绕陕西区域经济、实体经济、数字经济、开放经济等,开展对策研究。2.社会研究。主要围绕陕西教育、科技、社会治理等方面的问题开展对策研究。3.文化
主编李瑜青,华东理工大学教授。蔡元培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和文化教育事业。尤其是在教育领域,他提出军国民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及美感教育五项主张,同时将教育分为“隶属于政治”与“超轶乎政治”两类,且两类五种教育不可偏废,从而将欧洲资产阶级道德观念同中国儒家的传统道德观念糅合在一起,主张培养
上海电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学”学科以上海工业和技术为依托,以技术变革推动下的上海特质为内核,探讨上海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特点及其发展规律,开展与技术相关的文化传承、生态变化、城市发展、工业兴衰等为内容的研究。在校内外学者的支持下,围绕“上海装备与上海制慧”“上海口述史研究”“上海社会变迁与城市精神”等主题,召
本书为文化理论研究学术论文集,全书收录了跨学科的国际前沿理论,包括哲学、文学、文化、社会学、人类学、媒介研究、全球化研究等领域,以及对当代文学、文化现象和文本进行深度分析和评论的论文,主要特点为介绍最新理论研究成果,辑录系统和有深度的长篇论文。本辑主要收录的论文总体上无内容导向问题,哲理性、系统性与思想性较强,理论水平
本书作者阅读《管锥编》及相关著作,时有感触与遐想,陆续有所记,久之成帙。《管锥编》牵涉多种文化系统之多种典籍,范围广泛,其运用可含多种变化。《读解》阐发其部分材料,亦属变化之一。本书最早于2000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05年又出版了增订本。本次出版修订本,作者删削了若干段落,核对了部分引文,使原书更臻完善。
本书对王世贞散佚文献的收集,使王世贞文集更加完备,进一步扩充了其体量。再加上现有的《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州山人续稿》等文集,我们可知,在文学、佛道、疾病等叙事中,文学思想是王世贞的核心思想,他始终奉行真情观,又兼博识、格调,走向自然,在盛唐之外,取法白居易,独树一帜,这些影响到他对生活的选择,对佛道的认识,以及患有疾病
中华翻译家代表性译文库纵古今,跨经纬,全面系统介绍中华历史上著名翻译家以及他们的翻译思想,选择他们最具代表性的译文,列出每位译者的译事年表,该文库积极回应国家文化战略,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本书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前言、代表性译文和译事年表。前言包括冯承钧生平介绍、冯承钧翻译思想、对冯承钧的研究、代表性译文选择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