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的主要特色在于选取“二重证据法”的研究视角,以边地出土文献和传世典籍中的相关记载为依据,从内、外两个层面全面分析秦汉使者的历史作用和社会影响。为此,作者采取宏观论述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力图将其置于长时段的历史背景中予以贯通研究,不仅关注传世典籍和出土文献的差异对比,而且重视对于政治学、统计学、民族学、考古学等
本书是一部介绍秦汉时期中华文明的著作。秦汉时期奠定了中华文明在当时的世界领先地位,并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共10章,包括“大一统”“四通八达”“巧夺天工”“秦砖汉瓦”“乐舞百戏”“古朴典雅”“光芒永驻”等,对秦汉文明进行全景式勾勒,充分展示了秦汉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书讲述了战国时代的方方面面,对当时重要的历史事件、政治变革、各行各业的发展和重要历史人物都做了解读,并从宗法、制度、经济、军事、社会阶层、风云人物等各个层面描绘这一百家争鸣的大变革时代。
《战国策》又称《国策》,为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家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本书是纵横家的实战演习手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战国策》的精彩在于机智的言谈,它的集结,本就为了揣摩辩说,而几经润泽的优美文辞,更是两千年来散文家习作的模板。那么他们是如何在战争频仍的夹缝中左右时局的?《
与一般春秋史以齐国、晋国为叙事中心不同的是,本书另辟蹊径,以身处边缘的楚国为切入点,用历史社会学范式来剖析楚国兴起的地缘优势、先进的政治文明、优秀政治家的卓越智慧、楚人的进取精神等,为我们讲述了楚国从边缘地带逐渐发展为南方政治中心,并成为华夏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演化过程。 在周制向秦制转变的过程中,楚国与秦国、齐国、晋国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张正明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楚学的开山之作。本书运用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对先秦时期楚国的历史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作者从楚人的源头写起,展现了楚人历经筚路蓝缕的岁月之后,得以崛起于南方,称霸中原再到走向衰弱的历程,揭示了楚国兴衰的原因。
这是一个中国历史大分裂的时代,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代,一个乱世铁血的时代,一个枭雄辈出的时代。三百年来,南朝与北朝各有兴旺更替,南北两方又长期分裂对峙,战事频仍。正是这样一个传奇的时代,中国历史在不断的冲突和融合中找到出路,进入了空前强盛的隋唐,从此浴火重生。这是一个成就霸业的时代,群雄逐鹿,风起云涌。刘裕从浪子到战
这是一个常被忽视的时代,它夹在三国和隋唐两个著名的历史时期之间,历史教科书上几乎一笔带过。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时代,可以说,没有十六国就没有北朝,就没有后来强盛的隋唐。在这熠熠发光的时代洪流之中,有铁血战神也有风流名士,有逆袭草根也有复国贵族,有中土豪杰也有异域英雄。出身奴隶却登上皇帝宝座,这是石勒;千载留名却始终充满争
九个月取得天下,三个月统一全国,十余年海内大治。这样的成就,中国历史上唯有隋文帝杨坚一人!作为一个帝王,在杨坚身上,我们读到的不仅仅是赤光满室、五柱入顶等真龙天子的出生异象,也不仅仅是天命所归式的雄主能臣风云际会的传奇,更多的是一个创业者冷静的头脑、坚强的意志、精准的远见、无懈可击的战略谋划,以及高手如林的团队建设。因
傅增淯是清末民初的重要人物,《澄怀堂日记》详细记录了傅增淯二十多年间的生活经历和参与的社会活动,涉及了教育、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科技医疗等诸多方面,内容极为丰富。尤其是他与政、工、商、学和艺术各界人士广为交往,且弟子众多,其日记是研究清末民初社会政治、经济、教育和文化的重要史料。有趣的是,日记中还出现了他与《惜分阴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