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文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是关于“美学”或“艺术社会学”。作者认为,开展当代中国的“美学”和“文学”研究,都只是“比较美学”研究和“比较文学”研究。二是关于“地区研究”。此类研究不仅体现在成果的引进上,更体现在对于研究方法的借鉴上。此外,本书还收录了有关校园生活与治学生涯的几篇短文。
本书稿是作者刘金锁从1959年开始在《萨茹娜》《西拉沐沦》《阿拉腾甘德利》等期刊杂志上发表的作品合集,收录了作者《母爱》(小说)、《心中的赞歌》(诗歌)、《中国智慧》(散文)等作品。其中,作者以《心中的赞歌》表达了对祖国深深的爱,以《中国智慧》表达了对中国文化的崇敬,以《我们和奥林匹克》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此外还收录了
本书收录了作者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创作的诗歌32首、散文16篇、小说4篇、戏剧(节选)3部。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表现了抗战时期的社会状况,《西河桥》《挑水的》等诗歌从不同角度描写了社会现实的黑暗和广大人民的痛苦生活,暴露着统治者的罪恶;《号角》《笑容》等诗歌也歌颂了革命人民的英勇不屈和对光明未来的坚信;此外,本书收录的散
这是一部包括歌词、诗歌、散文、随笔、书序、报告文学和电影文学剧本在内的乔迈的文集。集子里选编的绝大多数作品以前从未在作者已经结集出版的其他专集中出现过。虽是旧作,却可视为新书。其内容涵盖了作者从上世纪60年代之后到现在,长达半个世纪的零星作品,仿佛一长串时隐时现的脚印,从过去走到现在,故名。这些收录的作品无不体现出作者
本书收集了张洪波先生的散文、随笔和书信等。全书分为三辑:第一辑“诗歌练习册上的手记”,收录散文、随笔106篇,主要是记载了作者搜集整理的诗歌素材以及在创作诗歌过程中的感悟与随想;第二辑“眼前飘满苍硬的羽翼”,收录评论及诗歌、图书的序言35篇,当中可以看到作者关于诗歌创作的理念以及对其他诗人的创作理念相互交织;第三辑“创
本书是作者整理多年创作的诗歌与散文,汇编而成。全书分为四辑,共收录了近八十篇诗歌散文,内容丰富,既有春夏秋冬四季变换的美丽景色,也有各地的风土人情,还有日常生活的点滴记录与感悟,透过这些作品,可以一窥作者那善于发现生活中真善美的眼力以及柔软多彩的内心世界。除了诗歌散文外,本书还收录了作者的摄影作品,其中既有对风景人物的
这是一本作品集,收各类文字约80篇,分为“遇见江南”、“从未离开”、“人生奔跑”、“汉字长征”、“城里月光”等五辑,由上海市作家协会负责编选。近年来,上海市作家协会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牢记”国之大者”,推动新时代文艺高质量发展,而编选这样的以基层会员作品为主要内容的选集应该是他们的一大创举。上海的作协会员,已有千人
本书主要为曹谷溪先生的访谈、文章等,其中部分为曹谷溪、路遥共同创作的作品以及路遥、史铁生未发表的遗作,曹谷溪先生以自己与史铁生以及路遥的友情为切入点,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史铁生、路遥不为世人所知的一面,生动而全面地再现了几位文坛名家的惺惺相惜之情,同时,也将史铁生、路遥两位文学大师的一些未发表的遗作介绍给世人,让读者体会文
章以谦先生是著名电影电视导演,也是山水画家、诗人。章老擅长写古典诗词,用传统韵律写江山风物,春花秋草,内心情怀,多以故乡山海、田园等景物和生活为题材进行创作,歌颂新时代,抒发着一个游子浓浓的乡情乡愁,极易引发读者共鸣。其诗词“以韵味为上,谙格律而不为藩篱,正得作诗要钥也”。本书是章老捐赠给家乡浙江台州档案馆诗词手稿经整
陶安(1312—1368),字主敬,元末明初太平路姑孰人。至正四年,以《易》中浙江乡试。至正八年,任金陵明道书院山长,继任会稽高节书院山长。至正十四年十二月,以公委去职,归当涂家居。次年,朱元璋克太平,陶安往迎,留参幕府事,累官至江西参政。 本书为“明人别集丛编”之一种,收录陶安现存的诗文作品,陶安一生创作颇丰,生前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