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重点研究分析归纳 出油茶有害生物分布、为害 状况、不同时期的辨识特征 、发生规律和控制技术等, 提出以营林措施为主,物理 防治、天敌保护利用、生物 与仿生制剂防治、低毒药剂 防治为辅的有害生物综合控 制体系,通过生产实践推广 ,控制灾害发生,提高油茶 林质量和产量。 本书行文简洁明了,图 片
从成立之初的60多头梅花鹿,到如今624头梅花鹿,我省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经成为我国梅花鹿(华南亚种)最大的集中分布区。一个物种是如何从濒临灭绝到数量增长近10倍的?今年年初,该保护区启动大型综合科考——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对区内生态系统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
为系统梳理2018年转制以来黑龙江省森林消防总队执行综合救援任务情况,深入总结特点规律,研究战法运用,积累实战经验,不断推动综合救援能力创新发展,总队特种灾害救援处坚持边改革、边建设,边应急、边总结,结合遂行综合救援任务实际,按照任务典型性、敏感性、社会关注度等要求,以及在救援过程中能够反映特点规律、组织指挥、经验做法
本书介绍了北京市延庆区常见林业有害生物共100余种,根据有害生物的寄主,重点介绍了每类寄主可能出现的有害生物的中文名、拉丁名、分类地位、分布范围、识别特征、生活史、危害树种和防治措施等内容,选取有害生物的生态图片和典型症状照片,突出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措施,便于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查阅使用。本书
本书介绍了延庆、怀来、赤城地区常见林业有害生物共200余种,重点介绍了每种有害生物的中文名、拉丁名、分类地位、分布范围、识别特征、生活史、危害树种和防治措施等内容,选取有害生物的生态图片和典型症状照片,突出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措施,便于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查阅使用。本书出版后,主要读者是从事林业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首次全面系统论述了全省461种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其中,记叙了139种病害的分布、危害、发病规律,303种虫害的分布、危害、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13种有害植物的分布、危害、形态特征、生长特性,6种鼠兔害的分布、危害、形态特征),以及24种天敌的食源、分布、形态特征情况。同时提供了全省主要林业有害生
日常管理机制和社会参与机制是国家公园体制中的重要方面。本书以北京长城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为例,一方面针对试点的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社区调研,并在目标导向(与中央改革精神一致)和问题导向(多头管理问题严重、机构和空间整合困难大、全民公益的制度保障不足和体制机制设计没有充分考虑社区发展)下,给出了系统的日常管理机制(也包括形成日
在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中,随着保护工作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生物多样性也面临诸多威胁。为掌握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现状与动态、加强区内资源管护和物种保育工作、强化自然保护区职能,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5到2017年通过建立样地加强对保护区内植物多样性变化监测,2023年又
本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木文化科普图文书。其所述之木文化,通过梳理树木/木材与人、与自然的关系,追溯木文化发生的源头,理清木文化发展的脉络,介绍木文化之精髓,视角独特,脉络清晰,系统性强。本稿可说是填补了系统研究木文化专著领域的空白。全稿分为《序篇》《识木》《爱木》《用木》《营木》《惜木》《护木》《名木赏析》和《尾篇》共九
本书作为《林业生态工程学》的配套学习材料,主要介绍了中国生态环境建设总体布局、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西藏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的地带性原理、植被建设的基本原则、西藏宜林地立地类型划分与评价、西藏半干旱河谷植被建设的空间规划、典型植被砂生槐灌丛的演替及退化机理、西藏主要乡土树种的抗旱特性与筛选,以及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