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传统建筑的保护与利用为目的而编写,书稿前部分详细列举了国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公约和国内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案例,并结合我国特色探讨传统建筑保护在近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和进展。书稿后部分选取了较为典型且保护较为完善的12个传统村落案例,供读者进一步了解。
观星台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下辖的登封市东南15公里的告成镇告成村,是世界文化遗产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8处11项遗产中的重要一项,建于元代,由中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郭守敬主持修建,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观测天象的建筑之一。观星台系内部夯土、外部包砖的混合结构,中间为四面向上收分的四棱台体,北面有凹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州沙面建筑群之法国兵营旧址坐落于沙面大街10号。该处建筑的建设肇始于19世纪90年代,是沙面法租界最早建设的一批建筑之一,距今已有130余年的历史。2001年,法国兵营旧址作为广州沙面建筑群中49栋文物建筑之一,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处文物建筑位于沙面原法租界内,毗邻沙面露德圣母堂,最早由
梁思成1932年发表的《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是发现独乐寺的标志,也是中国建筑学术史上的里程碑。作为第一篇系统而全面介绍独乐寺历史与建筑艺术价值的论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已成为研究中国建筑的学术典范。这篇著作因其本身所具有的巨大学术魅力,在面世之初即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同时也奠定了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学术史上的关键
本书对中东铁路工业遗产价值的评价进行了尝试和探索。全书以遗产廊道理论作为出发点,以中东铁路工业遗产为主要研究对象,对遗产廊道构建的程序和脉络进行整理,寻找其中价值评价的定位,由此建立了多层次、系统性的价值评价理论框架。从遗产廊道的视角,解构了中东铁路工业遗产价值评价活动中的价值主客体及其活动机制等内容,利用遗产廊道构建
本书通过大量图片和文字讲述了20世纪伟大的建筑师勒·柯布西耶的一生,讲述了他是如何从青年建筑师夏尔-爱德华·让内雷一步步成长为现代建筑大家勒·柯布西耶的。书中详细介绍了柯布西耶的成长经历、建筑设计风格、艺术理念等。
2017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行了赖特诞辰纪念展,本书是同期的出版物。这本书是展览的延伸和深化,汇集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和评述性文字,在多学科视阈下对赖特进行研究,超越了建筑本身,从全新的角度看待赖特与其建筑,为赖特研究注入了新观点、开辟了新视角。 本书共有五个专题,从“自然”“文化”“建造”“城市规划”以及“赖特档案
本书从城市更新的视角出发,聚焦于上海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从城市针灸模式下的保护实践、城市公共空间的迭代与转型、城市更新中的风貌保护实践三个维度进行解读,通过主题文章案例分析的模式,探讨历史建筑作为城市更新的主要载体对城市发展、文脉延续、社会价值所具有的实践意义。本书编撰分为理论论述与案例分析两部分:理论论述着重于陈
本书内容以文化遗产资源为主线,介绍厦门的文化旅游资源并进行梳理和归纳,内容涉及闽南传统建筑、近现代建筑、福建传统饮食、厦门自然风光、现代城市风光等。在文化遗产方面,结合华侨大学建筑学院多年的在地调研与测绘成果,对主要文化遗产的历史、艺术等相关的信息进行考据、整理,并进行现场调研拍照。
本书通过挪威和丹麦的五个事务所的典型建筑作品,介绍了北欧建筑与自然融合的设计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