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服饰错襟与礼制》系五卷本《满族服饰研究》的第三卷。本书以清中晚期具有标志性的满族妇女氅衣、衬衣等常服标本的整理为线索,结合文献、图像史料考证,基于常服标本的形制和纹样研究的基础,深入到它们独特的右衽大襟结构和繁复镶绣缘边的工艺技术复原进行研究,发现错襟现象并非单纯的时代风尚,而与这种结构形制的“缺陷”有关,而成为
《满族服饰结构与形制》系五卷本《满族服饰研究》的首卷。本书以清中晚期具有标志性的满族妇女氅衣、衬衣等常服标本的整理为线索,结合文献、图像史料考证,对满族服饰结构与形制的历史文脉、规律特征、制式样貌等进行系统整理和呈现。研究显示,满族服饰结构形制不仅对传统继承表现出强烈的族属意识,更创造了中华民族融合与涵化的满族范示,且
本书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和史料的研究,发掘和整理了彝族先民由古至今的纺、织、绣、染等传统工艺,并对凉山彝族服饰的审美及文化内涵进行了探讨。全书主要分为四章,分别为凉山地区彝族服饰源流述略、彝族服饰研究、彝族现代服饰的分区和特点、彝族服饰的社会文化意义。第一章讲述了史前至魏晋凉山地区的服饰、唐宋元明时期的彝族先民服饰。第二
这是一本关于时尚文化的学术专著,是万花筒时尚文化系列图书的子系列身体、服装与文化中的一本。 它是一本分析时尚对象服饰的实用指南,它为读者提供了揭示服装中隐藏故事的工具。 书中列出了一种精心开发的专门针对服装的研究方法,并提供了简单实用的操作列表,指导读者完成整个过程。 这本书文字简洁、插图精美,包含了七个关于时尚西方服
从2020年至2022年三年时间里,本课题组走村进寨,展开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服饰文化为主的田野调查,至今已完成对彝族、傣族、哈尼族、基诺族、白族、苗族,侗族、水族、布依族、亻革家人、傈僳族、纳西族等10多个民族及支线的调查与访谈,拍摄照片2万余张,视频录音1000多分钟,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本书以图文结合形式,按照调
中国自古以衣冠大国、礼仪之邦著称。服饰不仅记录了历史进程中不同阶段审美的特点,更是中华文明脉络和中华礼仪的重要表征之一。本书从中国服饰的历史与发展入手,围绕不同朝代的服饰特点、服饰文化、服饰体态表达进行阐释,旨在让读者,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了解中国服饰文化,感受华服魅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致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
本书针对畲族服饰呈现出的多样化外观,从本体研究、比较研究和设计探索研究三个层次展开,从民族分布与发展的史料和服饰相关图像、实物资料入手,通过田野调查对服饰的样式、审美、工艺和面临的困境、认知现状进行研究,聚焦“形制与变迁”和“认知与传承”两个中心,从相似性、差异性和关联性进行比较,明晰各地服饰特征的异同和关联性,从固态
《娃衣编织工坊:棒针钩针技法全图解》送给心爱的娃娃春·夏·秋·冬都可以穿戴的编织服饰!书中款式适用于25~33cm的6分娃娃(DianaDoll、Darak-i等)以及11~13cm的12分娃娃(OB11、miniJerryBerry等),包含超过30款纯手工编织的娃娃服装和配
《锦绣非遗纺织服饰文化研究》一书为一部纺织服饰非遗论文集,从纺、染、织、绣、印等非遗文化出发,针对纺织非遗传承人保护的典型案例、纺织非遗在职业教育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对我国纺织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发展现状、取得的成效、值得思考的问题进行经验总结,分析未来趋势,提出对策建议。本书对促进纺织非遗保护传承和传统工艺振兴,加强中
《服饰文化与时尚消费蓝皮书》包含行业低碳发展篇、绿色消费篇和文化消费篇三篇内容。行业低碳发展篇基于机器学习技术预测纺织服装业碳排放量,分析碳排放影响因素。同时,以牛仔服装业为典型代表,探讨影响牛仔服装行业绿色发展的因素。绿色消费篇在梳理绿色消费,服装绿色消费认知、态度与行为等概念的基础上,构建服装绿色消费指数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