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全面地阐述了近地轨道航天器研制所必需的20个方向的设计内容、流程和方法,如空间环境、卫星任务、轨道和航天器相关几何关系、供配电子系统设计、航天器通信、航天器硬件等内容。并结合具体型号设计过程,重点讲述国外航天器研制阶段的划分、各阶段研发内容、研发方法和设计结果。
本书针对当前及未来亟须发展的航天器在轨服务方向,在阐明在轨服务的意义与内涵的基础上,介绍了在轨服务的体系架构,分析归纳了客户航天器、服务航天器、运输航天器、辅助支持系统以及服务机器人的基本组成、系统特点、典型应用以及相关的支撑技术,并从成本效益与模型工具等方面简述了在轨服务的经济性。最后,对在轨服务应用前景和技术发展趋
量子力学主宰着神秘的微观世界,与相对论并称为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从应用的角度来看,它直接催生了半导体、激光等一系列关键产业,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从科学的角度来看,量子叠加和量子纠缠的本质、量子力学与相对论能否融合等前沿基本问题研究让一代代科学家前赴后继。时至今日,科学家仍在为之不懈探索。2016年8月16日,“墨子号”
本书介绍了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空间系统研究所提出的小卫星数据与电源综合管理架构,以此建立了高可靠、低成本的星载计算机和电源管理与配电单元技术方案,并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120kg级卫星平台FLP卫星。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系统总体设计、星载计算机处理器板、I/O板、CCSDS解码器/编码器板、星载计算机电源板、星载计算机内部线束、
点亮科技书·科学轻阅读系列融合科学与艺术,尖端科技与人文素养,近观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远观的科学前沿探索,主题从宇宙探索到未来智能家居,从解读人类基因之谜到未来医学,从自然解密到环境保护……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和有趣的插图,给孩子展现科学的魅力,适合812岁孩子阅读。本书以运载工具为
作为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航天飞机令人类探索太空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变革。本书追踪了这段历史,书中的文章均由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前历史专家罗杰·D.劳纽斯撰写,书中呈现的大幅精美彩图均由航天历史学家、科普作家皮尔斯·比佐尼从NASA的档案库中精心挑选。本书讲述了航天飞机从概念被提出到
"太空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智能航天时代逐渐拉开帷幕。本书面向天基系统体系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需求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空间领域应用的广阔前景,通过航天器+人工智能的技术手段,广泛提升空间信息获取、数据传输保障、多域终端协同等航天应用的智能化水平,为构建国家空间信息基座提供参考技术途径。 本书从空间人工智能及在
墨子号是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圆满完成了星地量子纠缠分发实验等三大科学实验任务。本书从墨子号的视角讲述了一次搭载火箭升空完成科学实验任务的完整经过,并介绍了墨子号的设计制造、三大实验任务以及科学成就。
2017年11月,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双星首次发射。不到3年时间,中国北斗就比原定计划提前半年成功实现全球组网。本书根据通信卫星发展需求,结合目前国产元器件的实际情况以及示范应用要求,提出了“始于元器件、终于元器件”的指导思想,根据型号的具体特点,制定了“四个相融”的技术工作流程,行成了广泛的“四个层次”的试验矩阵和试验项
本书系统总结和梳理了优化设计体系各个环节面临的基础科学问题、关键技术以及实际工程应用的需求,介绍了飞行器气动外形数值优化体系的基本要素、飞行器气动外形多目标/多学科优化、飞行器气动不确定性分析与稳健设计优化,并重点介绍了基于伴随方程体系的气动综合优化。为从事飞行器气动综合设计与优化工作的研究人员提供了理论研究和工程实际